進入“冬奧時間”,惠州有了别樣的色彩。随着北京冬奧會賽程持續,身居南方的惠州市民對冰雪運動的關注和熱情也在不斷升溫,更是掀起了冰雪運動熱潮。惠州滑冰場遊客增多,冰雪運動氛圍濃厚。
在仲恺高新區天益城的歐悅真冰場上,惠州速滑隊的隊員們猶如一排排輕巧的“小飛燕”鑽入滑冰場的中心,時而俯身滑翔,時而繞場滑行。在許多人眼裡難以做到的高速穿梭于冰面,對于他們來說早已是家常便飯。在十多名速滑隊隊員中,兩名05後的“小将”陳博和馬紫菁。十歲時,被教練選中進入惠州速滑隊,開啟了他們的輪滑夢想。兩人經過兩年多的訓練,先後斬獲人生中第一枚全國少年錦标賽的金牌。
惠州輪滑隊隊員 馬紫菁:現在練的是速度輪滑,從剛開始訓練到現在已經四年了。在陝西拿了全國少年錦标賽的速度輪滑一萬米積分淘汰賽第一。
惠州輪滑隊隊員 陳博:我從一年級開始滑,二年級就選到惠州輪滑隊,訓練了兩年多,就去比了全國少年錦标賽,拿了速度輪滑一萬米積分淘汰賽第一。
除了專業運動員,還有許許多多在惠州的普通人,用他們的熱愛描畫着屬于他們的冰雪奇“緣”。馬上70歲的王大爺,原本生活在山西太原,北方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使得他與冰雪運動結下了不解之緣。從開始“觸冰”到現在,王大爺對自己的要求便是每天堅持滑冰一百圈,一萬米,這份執著他已經堅持了51年。
滑冰愛好者 王建生:1972年買的第一雙冰鞋,主要是業餘愛好,沒有專業人士指導,都是自學的,像平時跑步和自行車,其實都是冰上運動的陸地訓練内容,每周一二三四五,都排得滿滿的。
在得知北京成功申辦冬奧會的消息後,王建生就萌生了要到現場看比賽的念頭。然而計劃趕不上變化,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了前往北京的計劃。現在,守着電視機觀看冬奧會直播也成為他生活的一個重要環節。
在冰面上,除了收放自如的老玩家,還有許許多多小心翼翼的初學者。今年剛上大三的小羅,便是受冬奧會的感染,第一次嘗試冰上運動。而乘着冬奧會的東風,冰場的客流更是有了明顯增長。
學生 小羅:看到冬奧會比賽場上,他們滑得那麼好,就想來試一下,這是第一次來嘗試。
冰場負責人 賈靜宇:1月份的客流量,周一到周四每天大約100人到180人。冬奧會成功舉辦之後,這邊的客流量平均都在每天200人以上,差不多每天的人流量都有增加100人左右,目前我們受冬奧會的影響,截至2月份,我們的會員總人數達到了1200多人。我們希望通過冬奧會的影響,能夠讓我們的冰雪進校園,讓更多的小朋友通過更加集中、更加專業的培訓。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