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和弟子談志向?孔子與他的弟子們,平時除了學習詩書禮樂,也經常坐在一起聊天對話,老師與弟子之間充滿了融洽氣氛,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孔子和弟子談志向?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孔子與他的弟子們,平時除了學習詩書禮樂,也經常坐在一起聊天對話,老師與弟子之間充滿了融洽氣氛。
有一次,孔子與四個弟子坐在一起聊天,這四個弟子是:子路、曾點、冉有、公西華。
孔子對四個弟子說:
我雖然比你們年長一些,但你們不要因此而過分拘束,有什麼想法,都可以盡情地說出來。
你們平時總說:沒人了解我,人們都不知道我的才能與學問。
如果有人了解你們,欣賞你們的才能,你們又能做出什麼傑出的成就嗎?
四個弟子當中,子路年齡最大,通常都以學長自居,他聽到孔子提出這樣的問題,想也不想,就做出了回答,他說:
我可以治理一個有一千輛戰車的國家,雖然這樣的國家,夾在更大的國家之間,但我可以國内組織一支強大的軍隊,就算國家遇到了饑荒,我可以用三年的時間治理好這個國家,讓人民具有勇氣,而且還知道正義是什麼。
孔子聽了子路的話,不由得微微一笑,并沒有評論子路的這番話。
孔子停了一下,又對冉有說:
冉有,你會怎麼做?
冉有聽了子路的話,自己想了一想,回答說:
有一千輛戰車的國家太大了,我的能力不夠。如果是比較小的國家,國土有方圓六七十裡或五六十裡,我可以治理這種小國,三年之後,可以讓民衆都富裕起來,但要是讓民衆都知道禮樂,那我還做不到,要等更有本事的人來。
孔子聽了,又問公西華:
公西華,你會怎麼做?
公西華回答說:
我不敢說能治理一個國家,但我願意學習如何治國。這個國家如果要與其他國家進行外交會面,或在宗廟舉行祭祀活動,對于要穿什麼禮服,戴什麼帽子,有怎樣的禮儀,對這些事,我可以協助國家的有關官員,做一些小事。
孔子聽了,微微點頭,就問年齡最小的曾點:
曾點,你會怎麼做?
這時,曾點正在彈着古琴,正好彈到了一個可暫停的音節,發出一聲铿锵的琴聲,于是停下,站了起來。回答說:
我的能力比不上他們三個,不敢談什麼治理國家的志向。
孔子對他說:
沒有關系,不過是大家各言其志而已。
曾點想了一會兒,回答說:
我最希望能在春天的和煦時光中,脫下厚重的冬衣,換上了春衣,全身感到無比的輕松,和一夥同伴,大的十八九歲,小的不到十歲,大家都很高興地來到城南的沂河邊,脫下衣服,跳到河水中遊泳,盡興玩耍之後,又到祭天求雨的古壇之下,在樹蔭下,吹着春風,享受春天的美好氣息,大家唱着歌,愉快地回到家中。
孔子聽了曾點的話,不由得發出感歎,說:
我最喜歡曾點的志向,這才是真正的人生啊!
大家說完了,子路、冉有、公西華先告辭出去了,曾點落在後面,這時他問孔子:
三位師兄的志向怎麼樣?
孔子說:
他們都是各言其志而已。
曾點又問:
先生為什麼聽了子路的話之後微微一笑?
孔子說:
治國要用周禮,他隻說軍隊的事,而且對饑荒和外交之事,也說得太容易,一點都謙讓,所以我隻能微微一笑。
曾點又問:
冉有不也是要治理一個國家嗎?先生為什麼不笑他?
孔子回答說:
國土雖然很小,但不也是一個國家嗎?要把一個小國治理好,也不是容易的事。
曾點又問:
公西華說的不是治理國家的事情嗎?
孔子回答說:
宗廟的祭祀,與外國的會面交往,這不是國家的事情嗎?公西華能做其中的小事,又有誰能做大事呢?恐怕無人能出其右啊!
曾點聽了,默默記在心裡,于是向孔子告辭。
孔子望着他們的背影,又不由地笑了,這是對弟子們的贊賞之笑,雖然弟子們的性格不同,但都在孔子的教導下,有了治國的志向,也有了人生的目标,這都是讓孔子高興的事情。
又有一次,孔子到魯城北面的農山春遊,随行的弟子有子路、子貢、顔淵等人。
在山野中走了一陣,孔子環顧四周,不由地發出感歎,說:
在這樣怡人的環境中,讓我們不能不思考很多問題,你們跟随我多年,我想聽聽你們的志向,我再來評價一下。
又是子路先開口,他說:
我的志向是得到象月亮一樣的白色羽毛,象太陽一樣的紅色羽毛,身旁的人們奏響鐘鼓,聲音直沖雲霄,還有儀仗隊伍,各種旗幟五彩缤紛,我将率領這樣一支軍容整齊的隊伍,去與敵人作戰,并且取得勝利,為國家擴展領土,将敵人殺得大敗,奪取他們的旗幟,殺掉他們的将軍,以此來報答國家的重任。
孔子聽了,不由贊賞說:
真是一幅勇猛取勝的宏圖!
子路說完了,子貢接着說:
我要讓齊國與楚國在廣闊的原野上進行決戰,隻見雙方排開陣勢,相向對峙,軍隊移動掀起了陣陣塵土,奮勇作戰的兵士們挺着長矛,絞殺成一團。我将穿着白色的衣服,戴着白色的帽子,在兩國之間進行遊說,向他們說明各自的利害關系,讓他們不再作戰,讓兵戎相見,換成和平共處。
孔子聽子,贊賞說:
你的口才太好了,一定能讓他們放棄戰争,為人民争來和平。
子路、子貢都說了,但顔淵卻要離開而不說話。
孔子于是叫住他:
顔回,你過來,你為何與别人不一樣,而沒有自己的志向嗎?
顔回回答說:
他們二人,一個是武,一個是文,都做得這樣好了,我還有什麼可說呢?
孔子說:
雖是如此,但現在是讓你們各言其志,你還是說一下吧!
顔回于是回答說:
我聽說:香草與臭草不能放在一個盒子裡收藏,賢明的帝王與殘暴的帝王也不能共同治理一個國家,這是因為它們都不是同一種類。我希望國家有賢明的君主,我能輔助他們,來教化國内的人民,讓他們都懂得作為父親就要正義,作為母親就要慈愛,作為兄長就要愛護弟弟,作為弟弟對人都恭敬,作為兒子知道要對父母盡孝,用禮與樂來引導人民,讓人民不必為了戰争而修城牆,挖溝壕,鑄造武器,而能把國家的财力物力都用來讓人民從事生産,各家各戶也沒有人外出從軍和作戰,沒有思念家人遠在戰場的痛苦,一千年都不會有戰争,這樣就能讓子路無法施展他的勇猛,讓子貢無法施展他的口才。這就是我的志向吧!
孔子聽了,不由為之凜然起敬,贊歎說:
太美了!這就是最大的德啊!
子路于是向孔子行禮,說:
先生聽了我們三人的志向,你将選擇哪一種呢?
孔子告訴子路:
不讓國家破費财力,不讓人民受苦受害,也用不着有口才的人進行外交活動,這對國家來說,不是很好嗎?所以,我看顔氏之子的志向最值得選擇。
孔子是中國最著名的教育家,他對弟子們的教育,就是這樣在通常的聊天中進行的,讓弟子們說出自己的想法,讓他們從中互受啟發,孔子再加以點撥,而後人也從中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