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出自元代散曲家馬緻遠的《天淨沙·秋思》。
枯藤纏繞着老樹,樹枝上栖息着黃昏時歸巢的烏鴉。小橋下,流水潺潺,旁邊有幾戶人家。
這首曲子出自馬緻遠的《秋思》,是一篇悲秋的作品。
秋士易感,是中國文壇古老的傳統。自屈原的《離騷》起一直延續到現在。《樂記》中說:“人心之動,物使之然也。”意思是外物使人内心的情意活動起來。那又是什麼東西能讓外物動起來呢。《詩品》雲:“氣之動物,物之感人,故搖蕩性情,形諸舞詠。”他認為,這種能讓物動,從而引起你内心感動的是“氣”。
那氣又是什麼呢。古人認為,宇宙間有陰陽二氣,是它們的運行才産生了天地萬物和四時晨昏。譬如:夏天陽氣最盛,所以草木茂盛。但盛到極點就開始衰落,陰氣漸生,慢慢到了秋天和冬天。秋冬之際陰氣最重,因而草木衰敗。陰到極點又轉為陽,陽生而萬物長,所以春天就會百花齊放。
由于四季的冷暖不同,自然景色也不同,人的内心也就随着這些變化而感動。春天草木的萌發讓人聯想到美好,所以引起喜歡的心理。秋天草木的凋零讓人聯想到生命的衰老與終結。因此會讓人感到憂愁和悲傷。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