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回大地,萬物複蘇,空氣中彌漫着着花草的芬芳,迎來了戶外踏青、徒步登山的旺季。
衆所周知,登山是一項頗受大衆喜愛的戶外運動,有氧與無氧兼而有之,其對健康的益處毋容置疑。但是,登山運動一直又備受争議,焦點主要緣于對膝關節的損傷。那麼,如何權衡登山之利弊而不至于因噎廢食呢?筆者通過多年的健身實踐和學習,積累了一些膚淺認識,願與您分享。
一、登山運動的益處
其一,提高心肺功能。通過徒步跋涉,喘息吐納,不僅提高了吸氧能力,改善肺通氣量,增加肺活量,還對增強心髒收縮大有幫助,心髒收縮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增加心髒的血流量,讓心髒中的血管更富有彈性,使心髒變得更強壯。
其二,增強腿部及臀部肌肉。當徒步登山或下山時,我們的股四頭肌、股二頭肌等腿部肌肉和臀大肌群都受到了高效鍛煉,而股四頭肌得到增強,又對提高膝關節的穩定性至關重要。同時,由于登山熱量消耗較多,可以減除我們體内積累的脂肪組織,特别是腰部、腹部以及大腿内側脂肪和臀部贅肉,讓身型更加健美。
其三,改善平衡能力。由于登山過程中道路坎坷,尤其是在荒野崎岖中前行,需要随時調整控制身體重心,通過肢體反複,利于增強軀幹及四肢的力量和柔韌性,改善人體的平衡功能和協調能力。
其四,愉悅心情舒解壓力。當我們置身在山巒疊嶂、植被茂盛、空氣清新的大自然中,大量的負氧離子可以讓人心清氣爽,血氧含量提高,更有利于肌肉運動,登高望遠讓人心曠神怡,心境平和,舒解鬧市喧嚣中的壓力和煩惱。
二、登山運動對膝關節的影響及建議
科學研究表明,登山對膝關節的負荷是走平路的4倍,所承受的沖擊力是自身體重的5-8倍。膝蓋是人體最大的承重關節,它連接股骨和胫腓骨,中間靠會關節囊和半月闆緩沖。登山過程膝關節需要反複的屈伸,長時間摩擦、撞擊會造成膝蓋軟骨磨損退變,從而導緻膝關節周圍韌帶、關節囊、半月闆的損傷。
因此,對于缺乏運動基礎,平時又極少鍛煉的朋友,建議每周爬山次數不要高于1次,距離及強度循序漸進,量力而行,好的體格并非一蹴而就。對于本身就伴有半月闆損傷、髌骨關節對位不良、髌骨軟骨軟化症的患者,以及體重過重者,不建議爬山,可選擇遊泳等其他運動方式健身。
三、避免登山損傷的對策
一是做好登山前的熱身和準備。登山前要做好充分的熱身,如腿部拉伸、膝蓋搓揉,讓關節、肌肉、韌帶等得到預熱、興奮。佩戴防護物品,如護膝、運動繃帶等,登山時可發揮緩沖作用。選擇一雙合腳、鞋底軟硬适中的運動鞋,也可以起到減震作用。此外,還可以選擇登山杖以幫助抵消下肢部分壓力,減輕膝蓋疲勞。
二是登山過程保持正确姿态。上坡時,上半身向前上方傾斜,彎腰收腹,穩步踏地。行進時用全腳掌着地,調動更多的大肌肉群來支撐身體,穩定性會更好,且不易疲勞。下山要緩慢,拐彎更要慢下來,切不可跑、跳。下山時應控制好身體重心,身體稍向後傾斜,兩腿不易繃得筆直,要注意膝蓋穩定性,避免摔倒、膝蓋急性扭轉等。
三是登山盡量是輕裝上陣。登山的時候,盡可能減少不必要的負重,通常登山負荷是平路的數倍,本身體重就對膝蓋造成了負重,如果再背負重物,更加中了膝蓋的負擔,所以盡量輕裝上陣。
四是量力而行适度休息。登山過程中,要根據體能控制好登山前行速度,遇有較長距離陡坡,行進時要保持在身體能夠承受的程度内,如有不适應适量休息,不可逞強,适時補充水分或熱量。
五是做好登山後拉伸放松。登山結束,肌肉組織會比較勞累,甚至會有乳酸聚積,需要适當拉伸肢體,放松韌帶肌肉和膝關節,避免肌肉、關節損傷幾率,促進乳酸代謝,快速恢複體能。
六是平時要加強腿臀部位肌肉鍛煉。徒步登山主要是調動腿臀部位的肌肉參與,而保護和避免膝蓋、腳踝勞損及扭傷,特别要強化股四頭肌的訓練。據推測,股四頭肌力量訓練将增加運動時股四頭肌的肌力,從而使肌肉和髌腱一起更有效地卸下膝關節,增加膝關節活動時股四頭肌對于運動負荷的吸收,減少到達膝關節表面的應力。因此,加強腿臀部位特别是膝關節周圍肌肉力量鍛煉,是登山愛好者必須付出的努力。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