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周刊》首席評論員 鈕文新
7月份貨币當局的資産負債表顯示,中國目前的貨币乘數已經超過7.95倍,這會有什麼問題嗎?
如何計算貨币乘數?一般而言,中國多年使用的公式是:貨币乘數=M2/基礎貨币。在當局資産負債表中,基礎貨币被計為儲備貨币,而這個儲備貨币數據,常年維系在32萬億元到33萬億元之間,基本保持不變。這就是說:中國M2供給的增長,全憑貨币乘數的不斷提高。大緻如圖1顯示,但圖1僅僅統計到今年1月份,圖中顯示去年8月達到7.52倍,而7月已經攀升到7.95倍。
圖1:中國M2、基礎貨币、貨币乘數的關系
數據說明:所謂貨币寬松,是央行刺激信貸的結果。事實是,今年以來,商業銀行加大信貸投放力度,這樣做的結果是:在央行基礎貨币基本不變的前提下,單純依靠銀行的貸款變存款,存款再變貸款——如此循環,放大貨币乘數。
為什麼出現這樣的情況?其實這與保羅·沃爾克當年發明的“單一利率調節”的貨币政策方式密切相關。所謂“單一利率調節”的核心要義就是:不投放基礎貨币,而單純依靠貨币乘數推高M2。
如此貨币發行可能會形成三條“遞進”的邏輯線:其一,貨币乘數越高,貨币流轉速度越快,貨币流轉周期越短,金融短期化越嚴重,從而導緻“不缺資金但缺資本”的金融格局;其二,金融越是短期化,金融市場短期資金需求越大,結果會導緻金融規模大大超越實體經濟需求,導緻金融市場上短期資金規模過大,而适應實體經濟需要的資本過少;其三,整個經濟社會短期金融投機盛行,而實體經濟所需要的金融環境卻變得越來越差,其結果是所謂的金融、經濟一起“脫實向虛”。
這樣的邏輯線對不對?需要有關政策當局認真研究。但無論如何,不投放基礎貨币,而單純依靠貨币乘數推高M2——單一利率調節的貨币政策方式真的可持續嗎?我認為:中國經濟不斷發展、不斷壯大,它必須要有足夠而符合國家經濟體量的國家信用去支撐,這個支撐的核心應當是:以國家信用基礎上的主權貨币發行,而不是建立在商業信用基礎上的貨币乘數。
應當看到:“不投放基礎貨币,而單純依靠貨币乘數推高M2”的貨币政策方式,實際是商業信用擠出國家信用,其結果導緻商業信用膨脹,而國家信用又失去了主權貨币發行的支撐,兩頭兒都将面臨杠杆風險。
責編:姚坤
(版權屬《中國經濟周刊》雜志社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摘編、鍊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