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小說經典著作《儒林外史》讀後感範文:
1、"功名富貴無憑據,費盡心情,總把流光誤。濁酒三杯沉醉去,水流花謝知何處。"這是《儒林外史》開頭的幾句。可以說,這也是整本書的靈魂所在。
2、這些話雖然已是老生常談,可真正能明白人的又有幾個"學而優則仕",正是這句話害了一批又一批的讀書人。他們把讀書當成敲門磚"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圓如意,書中自有美嬌娘……".為了金錢,為了财富,他們可以廢寝忘食地讀書,可以從黑發垂髫考到白發蒼蒼:八十歲才中了狀元的梁灏,花白胡子還是"小友"的周進,考了幾十年一朝中榜,歡喜瘋了的範進……儒林中為了功名利祿,消得人憔悴,衣帶漸寬終不悔的又何止這幾個魯迅先生稱封建禮教為吃人的禮教,那麼稱封建科舉制度為害人的制度也不為過了。
3、讀書,其實強調的是一個漫長的求知過程。王國維說得很好,讀書分為三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西樓,望盡天涯路"這是立志。"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這是奮鬥。"衆裡尋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這才是最後的成功。而儒林中的那些一心隻為功名者,第一步——立志,就走錯了。在我看來,讀書就是人在不斷汲取精神食糧的過程。其中最關鍵的在于吸收,然後再轉化為自身的力量。這與一日三餐的功效是一緻的:吃飯,吸收營養,再促進自身生長。隻可惜,儒林中的某些學子們隻注重"食",即數十年如一日地讀書,卻忽視了吸收。讀書對他們來說,隻是一個敲開榮華富貴之門的工具。一旦達到目的,這個工具也就毫無價值了。這些人,即使讀一輩子書,也不會有半點知識吸收轉化成自身力量。這些書,除了造成他們的"營養不良",别無他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