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好老師為學生創造最佳教育生态

好老師為學生創造最佳教育生态

教育 更新时间:2024-07-01 01:53:32

好老師為學生創造最佳教育生态(尋訪荊楚好老師)1

極目新聞記者 柯稱

通訊員 程曉璐

實習生 曾佳琦 白睿冰 任海靜

“王老師您知道嗎,8年前您那句‘不需要你信自己,我信你就可以了’影響了我一生。”7月18日,剛剛在華中科技大學開始博士後工作的申倉松,回到本科就讀的武漢生物工程學院,看望恩師王瑾。兩人聊起當年一對一輔導的經曆,時不時被QQ群裡響個不停的消息打斷——雖正處暑假,王瑾還在給學生答疑。

王瑾是武漢生物工程學院外國語學院教授,也是該校“四葉草教學團隊”發起者。組建8年來,這個團隊從“四葉草”發展成“七朵金花”,她們一直堅持用課外時間義務給學生輔導英語,幫助了近萬名學生。在她們的幫助下,像申倉松這樣考取名校研究生的學生不在少數。

好老師為學生創造最佳教育生态(尋訪荊楚好老師)2

四葉草教學團隊(左至右為倪丹萍、周芳、朱凡、周珏、羅利芳、王瑾、黃清芬)

團隊初創,源于遊戲少年的蛻變

四葉草團隊創建于2014年。“我教過很多學院的英語公共課,發現不少學生專業成績不錯,但外語成為跛腳科目,光靠課堂教學很難補齊短闆。”王瑾回憶自己創建課外輔導團隊的初衷,她還特别提到一名學生對自己的觸動。

他叫倪正,是武生院生物工程專業2009級學生。王瑾最初注意到倪正,是因為他總在英語課上睡覺。幾次課後談話後,王瑾發現倪正其實天資很不錯,學東西一點就通,但他癡迷于組隊打反恐精英聯賽,時間都耗費在通宵訓練上了。

“我那時候一門心思想成為電競選手,是王老師苦口婆心地勸我,把我拉了回來。”倪正回憶,一開始是王瑾“逼”着他補英語,後來自己才主動“一下課就跟着老師走”。

大一下學期,倪正突然把QQ簽名改成了“為了姐姐,告别網吧”。從此,隻要他和王瑾都沒課,就會找個無人的教室一對一輔導。除了口語和語法練習,王瑾還會布置作業。

好老師為學生創造最佳教育生态(尋訪荊楚好老師)3

倪正(前左)和同學們在王瑾(右一)的宿舍合影

王瑾的輔導立竿見影。高考英語剛及格的倪正,四級考試取得全班前三名的成績,大二下學期還成為班上首個通過六級考試的學生。最終,倪正考取了浙江工業大學碩士研究生。

王瑾在心裡想,像這樣的學生還有很多,有個老師拉一把,補一補“跛腿”的英語,也許就能改變人生走向。

于是,在她的提議下,周芳等三名老師積極響應,一起創辦了四葉草團隊。“起名‘四葉草’是希望我們團隊和學生可以像小草一樣堅韌。同時,四葉草也被稱作‘幸運草’,我們希望成為學生成長路上的幸運草。”王瑾說。

線上線下,你願意學我便全力幫

“義務輔導英語,想學的同學快來報名。”四葉草團隊成立後,每個新學年都會在校内發布“廣告”。

起初,團隊通過師生互動郵箱,了解學生的英語學習基礎、學習動态、學習需求,并針對性地幫助學生梳理重點、解決難點。僅僅一年,師生來往郵件就達500餘封。

後來,“四葉草一對一輔導群”和“四葉草通關工作室”QQ群,成為團隊服務學生的主陣地。在兩個始終滿員的群裡,老師們分享學習資料并在線答疑,24小時在線,全年無休。

好老師為學生創造最佳教育生态(尋訪荊楚好老師)4

QQ群裡的輔導和資料分享

武生院學生段繼豪說:“老師們特别負責,寒暑假還會布置作業,就像高中老師那樣。今年暑假我每天都會完成英語作業,老師們會定時批改。”

在線下,四葉草團隊于2016年開辦了“大學英語四六級選修課”,還專門編撰了一本教材。這門面向全校學生開設的選修課異常火爆,一開放名額便秒空。看到來“蹭課”的同學把教室塞得滿滿當當,老師們當即決定,再多開一個班。

好老師為學生創造最佳教育生态(尋訪荊楚好老師)5

四六級選修課十分火爆

從那年起,團隊便“承包”了全校英語四六級考前義務輔導的工作。此外,該校面對考研學子開設的暑期“晨光奮進班”,四葉草團隊老師也挑起英語科目的大梁,她們還不定期組織考研講座、英語沙龍、英語角等活動,8年來總計義務輔導學生近萬人。

好老師為學生創造最佳教育生态(尋訪荊楚好老師)6

團隊組織的英語沙龍

“絕大多數學生都是主動報名,我們不看學生成績,隻有一個要求,就是真心想學。隻要你願意學,我随時都全力教。”王瑾說。

學生越來越踴躍,教師團隊也在擴充。近幾年,黃清芬、朱凡、羅利芳,倪丹萍、周珏等年輕老師陸續加盟,加上王瑾和周芳兩位元老,形成“七朵金花”的陣容。這個娘子軍還有一個共同點——她們都是碩士學曆,第一份工作都是來武生院任教。

結對輔導,考研神話一個接一個

除了集體輔導,四葉草團隊将更多的精力用在一對一結對輔導上。“一名學生至少跟蹤輔導一年,一般我們每人同時帶三四名學生。”周芳說。

申倉松便是團隊最早結對幫助的學生之一。2014年,他讀大二時慕名找到王瑾老師,直到成功考研華中科技大學,他每周都會接受王瑾的兩次單獨輔導。

“每次兩個小時左右,有時在教室,有時在她的宿舍。”申倉松回憶,自己天賦較差,以前學英語用的時間最長,但總是在各科中成績最差。王瑾便幫他糾正學習方法,每次講完課都會布置自己整理的試題。

有一次,申倉松的題沒能做完,他跟老師說,“我覺得我不行,要不算了吧。”沒想到王老師說:“不需要你信自己,我信你就可以了。”這句話,在申倉松此後的學習道路上,一次次浮現在耳邊,激勵他前行。

“我是河南人,王老師不僅是我最信賴的老師,更是我在武漢的親人。”申倉松說,本科畢業後,他和王瑾一直保持着聯系,有問題向她請教,有苦惱向她傾訴,有成績也第一個向她報喜。

好老師為學生創造最佳教育生态(尋訪荊楚好老師)7

申倉松和王瑾在曾無數次“上課”的宿舍前合影

今年6月底,他博士畢業,簽約留校從事博士後工作,7月從浙大完成學術交流後,回武漢第一站便去找了王瑾。

申倉松在武生院的同寝室好友俞飛,也是四葉草團隊的受益者。

俞飛從大三開始跟羅利芳結對學習。“印象最深的是2015年放寒假前,我本來和羅老師約好了學期最後一次輔導,但臨時接到一項實驗任務,就給羅老師QQ留言後趕去了實驗室。沒想到我做完實驗才發現,羅老師還在等我。”時隔多年,俞飛回憶起來還覺得不好意思,“那天我還是去赴約了,羅老師一直講到大樓管理員催着要關門才結束。”

好老師為學生創造最佳教育生态(尋訪荊楚好老師)8

俞飛當年和身懷六甲的羅利芳老師合影

2016年冬天,俞飛備戰考研,已經身懷六甲的羅利芳仍不肯落下一節課外輔導。最終,俞飛成功考取武漢大學生命科學院。他和申倉松同時上岸“同城雙星”,成為當年學校的考研明星。隻有他們知道,背後最大的功臣是四葉草團隊的老師們。

據統計,8年來,四葉草團隊一對一結對輔導的學生中,有19人考上碩士,6人考上博士。

互相成就,小草也能長成大樹

除了王瑾、羅利芳,四葉草團隊其他老師也很拼。周芳平時的管理工作繁重,總是利用午休時間給學生答疑;朱凡疫情期間住進方艙醫院,還抓緊時間提升自身能力,同時準備輔導方案;倪丹萍是一位二胎媽媽,每天晚上孩子睡着後再回複學生的提問和郵件;黃清芬除了完成輔導工作,還特别善于疏導學生的情緒問題;周珏積極嘗試課外教學設計,帶領學生堅持每周閱讀英文原著、進行語音練習……

輔導的學生一個個成才,老師們卻犧牲了幾乎所有的業餘時間,沒有一分錢補助,她們圖什麼呢?

老師們說,除了對教師這個職業的熱愛,對學校和學生的真心,課外輔導也幫助自己不斷精進内功,讓自己成為更好的自己。

四葉草團隊的教師雖然都來自外國語學院,但是分屬不同的教研室。為了更好的輔導學生,老師們除了參與本教研室的教研活動,還會在每周五下午開展2-4小時的團隊教研活動。

好老師為學生創造最佳教育生态(尋訪荊楚好老師)9

四葉草團隊在天台上教研

隻要天氣晴好,老師們最愛到外國語學院大樓天台上聚會交流。豐富的課外輔導經驗,讓她們對學情掌握得更精準,對提升教學效率更有心得,每次團隊教研都有最鮮活的案例可以分析。

團隊最年輕的周珏老師,去年才加入。她說:“這個團隊,像個巨大的磁場,吸引着我加入其中,不斷去探究新的教法。”她的成長,在學校也如“開挂”一般——參與完成了一項省級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課題、兩項市級教研課題、一項校級教研課題。

去年,她和團隊前輩們一起組隊參加“2021年外語課程思政優秀教學案例全國交流活動”,老師們反複磨課、推敲、讨論,最終拿下省賽特等獎、國賽一等獎。

好老師為學生創造最佳教育生态(尋訪荊楚好老師)10

四葉草團隊合影

“我們是與時俱進的團隊,把‘思政 英語’便是近年來的實踐。現在,我們又要開啟新的探索。”周珏透露,四葉草教學團隊下周就要結束短暫的假期,回到學校集合,探讨“美育 英語”教研課題。

王瑾介紹,這一課題将緻力于讓學生在學習英語的同時,學會“鑒賞美、識别美、發現美”。“教學是我們的第一責任,在‘把課上好’上花精力是理所當然的事。以前我們是學生的幸運草,今後,我們要做學生能夠依靠的那顆大樹。”王瑾說。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極目新聞”客戶端,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歡迎提供新聞線索,一經采納即付報酬。24小時報料熱線027-86777777。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