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關于王守仁的總結

關于王守仁的總結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9-03 03:19:39

讀書總是有好處的,說到格竹,大家一定會想到明朝大思想家王守仁,年輕的他為了實踐朱熹的“格物緻知”的學說,曾格了七日七夜的竹子,希望格出聖人之理,結果不僅沒能達成心願,卻落下了病根。

關于王守仁的總結(王守仁看了竹子七天七夜)1

那何為格物呢,意思就是探究萬物規律。格,“規律”之意。出自《禮記·大學》:“緻知在格物,物格而後知至。

王守仁一生從公元1472年到1529年,開創了陽明心學,從某種意義上否定了格物思想。

最近看的一本書《這才是心理學》中,有這樣一段話:“純粹,單一的實證主義還不夠。觀察法很好,而且很有必要,但對自然世界單純的,非結構化的觀察并不能産生科學知識。”

在我看來,這正是對格物理論所存在問題的最好解釋,正如王守仁看了竹子七天七夜,也沒有看出個所以然來。

從陽明心學我們不難看出,當時的我們不是沒有啟蒙,隻是我們沒有越過這道坎,也正因為如此,中華五千年開始被超越,我們沒有系統化的,深入的透析事務的本質和規律,導緻我們和西方産生的差距越來越大。科技帶來了工業革命,将我們徹底的甩在了身後。

本書還有一個概念叫證僞,書中提到了現實中的常識和世俗智慧存在一個問題,即它們之中有不少自相矛盾的,因此也是不可證僞的。比如我們都聽過“三思而後行”,但也有人說“機不可失,失不再來”;還有“行走江湖,安全第一”,可也有人說“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也就是說,這是典型的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而究竟該怎麼樣,就不得而知了,或許我們隻知道三思後行,就不會有什麼煩惱了,若我們知道了三思後行,還知道機不可失,那還真的會變得猶豫和糾結起來。

生活中有很多這樣的觀點,比如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但是作為過來人的我們,該如何理解呢,不聽老人言,被冠以不孝子孫,聽了老人言,明知不對,卻還要将就,若真的遇到大是大非,又當如何呢?

王守仁老先生,也許也有這樣的困惑,我們或許都被蘋果一樣的東西砸過,有的人撿起來吃了,有的人罵罵咧咧,有的人卻發現了物理定理,人生,懂得換一個思維,才算明白了人生。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