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崩症一般是尿比重降低,常在1.005以下,但尿比重正常也有可能是尿崩症。
尿量超過3L/d稱尿崩。引起尿崩的常見疾病稱尿崩症,可以概括為因下丘腦垂體抗利尿激素不足或缺如而引起的下丘腦垂體性尿崩症(又稱中樞性尿崩症),以及因腎遠曲小管、腎集合管對抗利尿激素不敏感所緻的腎性尿崩症。凡病變累及分泌抗利尿激素的神經元(下丘腦的室旁核及視上核)、輸送抗利尿激素的神經束(垂體柄)、儲存抗利尿激素的神經垂體時,均可引起下丘腦-垂體性尿崩症。常見的病因有下丘腦和垂體腫瘤、顱腦外傷、手術、放射治療、顱内感染、浸潤性病變(如黃色瘤、組織細胞增生症和自身免疫性病變)等。尿崩症(diabetesinsipidus)是由于下丘腦-神經垂體功能低下、抗利尿激素(antidiuretichormone,ADH,AVP)分泌和釋放不足,或者腎髒對AVP反應缺陷而引起的1組臨床綜合征,主要表現為多尿、煩渴、多飲、低比重尿和低滲透壓尿。病變在下丘腦-神經垂體者,稱為中樞性尿崩症或垂體性尿崩症;病變在腎髒者,稱為腎性尿崩症。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