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式點茶
中華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茶文化是中華文化的組成部分,中華茶文化興于唐、盛于宋。宋代的點茶品飲,從王公大臣、文人僧侶,至商賈紳士、黎民百姓,無不以點茶、飲茶為時尚。宋代的點茶品飲文化,是文人墨客雅緻的生活方式,也是黎民百姓樂道的民族驕傲,輝煌的宋代茶文化領先于世界數百年。
宋代點茶法,從點茶形式來看有複雜的步驟,規範的點茶動作,對所用的器具要求極高、文人雅士的推崇等等。可以看出,點茶在宋代屬于享受生活雅趣、聚友、交流的一種活動。
宋代蔡襄的《茶錄》記載:茶少湯多則雲腳散,湯少茶多則粥面聚。鈔茶一錢七,先注湯,調令極勻,又添注入,環回去拂,湯上盞可四分則止,視其面色鮮白,着盞無水痕為絕佳。建安開試,以水痕先者為負,耐久者為勝。亦有雲:茶之佳品,皆點啜之。其煎啜之者,皆常品也。點茶時茶少湯多點不起沫饽,而湯少茶多時則會成粥面,解說了點茶的技巧。點到茶面沫饽顔色鮮白,着盞時無水痕為最好,解說了點茶的評比方法。好茶都是用點來品飲的,而用煎茶法品飲的茶都是普通的茶,說明了對點茶的重視程度。
蔡京在《延福宮曲宴記》裡記載宋徽宗為群臣演示點茶技藝:“上命近侍取茶具,親手注湯擊拂,少頃,白乳浮盞面,如疏星澹月,顧諸臣曰:此自布茶。飲畢,皆頓首謝。”宋徽宗在宴請群臣時,親自進行點茶,而且很娴熟地點好了一盞茶,點的茶沫饽浮在盞面,并對群臣進行分茶,反映了點茶品飲在宋代的鼎盛體現。
宋代點茶技藝不僅是一種高尚的雅玩,還具有很強的勝負色彩,極富趣味性和挑戰性。此種雅玩流傳到民間,民間亦跟風流行,點茶之風盛行鬥茶。說明宋代飲茶推崇的是點茶品飲,點茶技藝也成了一種全民的鬥茶活動。
守住中華茶文化的主場,弘揚中華茶文化,既要傳承,還要不斷創新。傳承點茶品飲,宣傳是一種茶品飲方式、推崇一種健康的茶品飲方法。點茶的茶湯沫饽中有現代健康飲食提倡的膳食纖維,可給品飲者帶來健康的茶飲品。《大觀茶論》的七湯點茶法,描述了點茶需要注七次湯,而且有點茶所注意的技巧。集古人的傳承的精髓,學習現今茶學老師的先進經驗,綜合多年實操經驗,結合現代科學實用性的茶飲方式,形成宋式點茶品飲的七湯點茶法。
宋式點茶技能師對七湯點茶法的規範要求,是要點好一盞好喝的茶湯,規範了茶席的基本擺設、茶具的基本配置、用水、茶粉與用水的比例、水溫、時間控制、七湯的點茶流程,以可做到點好一盞溫熱的、色、香、味、沫俱佳的茶湯。
宋式點茶茶席
宋式七湯點茶道茶席的基本要求,根據點茶品飲的實用性去設置,設置三位的茶席,遵循于自然,去繁從簡,不失謹密。在點茶時可做到行雲流水,不至絆磕,一氣呵成。在此基礎上,留有足夠的個性空間,可增可減,隻要做到保證點茶時的順暢完成。
茶席基本擺設
宋式點茶茶具
1.茶粉瓶;盛裝茶粉用的密封瓶。茶粉極易受潮,容量不宜多,20克以下為宜,需有密封瓶蓋墊,每次開啟使用後即時蓋封緊。
2.茶筅、茶筅立;可用茶筅、竺副帥(扁茶筅),以目數看用途。茶筅立,用作支承茶筅的底座,确保茶筅竹穗不直接接觸桌面。
3.品飲盞、盞托;品飲盞即飲茶用的杯盞。盞托是承托杯盞的底座、小碟。
4.水冼;承裝棄水用的水盆、水冼,桌面放置直徑18厘米、高8厘米為宜。
5.湯瓶;湯瓶(執壺),點茶時盛裝熱水,大小适中,以足夠點一盞茶為宜。
6.點茶盞;上大下小茶盞,口徑12.5厘米,底徑4.5厘米,高7厘米為宜。
7.承盤;承放茶匙、茶勺的小盤,直徑12厘米為宜。
8.茶匙;從茶粉瓶挑取茶粉用,挑取量為1.5克左右為宜。
9.茶勺;品飲茶湯時分湯用,容量為50毫升為宜。
10.茶巾;茶巾,南宋審安老人的茶具集贊稱之為“司職方”,用以擦拭茶器具。
11.煮水器;燒熱水用,方便、适用為宜。
12.用水,水質直接影響茶湯的質量,中國人曆來非常講究泡茶用水。明代許次纾在《茶疏》中說:“精茗蘊香,借水而發,無水不可與論茶也。”古人曆來提倡用山上的泉水泡茶,雨水和雪水,江河湖泊中的活水次之,其次為礦泉水、純淨水。
宋式七湯點茶道解釋
(宋式七湯點茶道 丘燕倫首創)
茶是中國的國粹,在傳承和宣傳推廣國粹中華茶文化中,有源自于宋代茶品飲法點茶而成為的宋式點茶。宋式點茶的品飲方法稱為七湯點茶法,七湯點茶法是一門學問、一種雅緻的生活方式、一種健康的茶品飲方式、一個藝術行為、一個包含了人生哲理的飲茶之道。為使七湯點茶法更容易地學習,更好地推廣,形成較快地入門而去深度研究。将七湯點茶法的流程從茶席準備開始、點茶的過程到完成的品飲,設為十六式的宋式七湯點茶道。宋式七湯點茶道在浩瀚的中華茶文化中,隻是滄海一粟,粗糙的起點,望能得到更多有識之士的指導,更多去參與共建中華茶文化的傳承之道。
宋式七湯點茶道,主要是為點好一盞好喝的茶而創立。遵循中國茶道精神,選取了名家茶道之精要,結合儒、道、佛的茶道箴言,參考宋代趙佶《大觀茶論》中點茶要義,結合科學、實用的原理,茶席茶具自廉簡而起,留下有選擇和發揮的餘地。根據茶粉與水相融的自然規律,用遞進加水的方法,用運筅的技藝,疊加每一式的行為藝術,禮法教化、道 德修養,有序地完成。圍繞的重心是點好一盞好喝的茶,宋式七湯點茶道全程完成可以作待客分享,是社交禮儀、茶事與傳統文化的完美結合。宋式七湯點茶道提倡以人為本,崇尚自然,以可以做到的為道。
《道德經》中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宋式七湯點茶道十六式
1.茶席準備完成、湯瓶盛好熱水、足夠熁盞、點完一盞茶、溫杯用的水量,避免點茶至中間時熱水不夠用影響了流程。常用的湯瓶至瓶頸處,即是瓶身滿,然後就座。
第一式、席起德馨;廉,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茶席自廉簡而起、可雅緻、可華麗。推行清廉、勤儉有德,以茶敬客。(茶席出自于唐代文人劉禹錫的《陋室銘》: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牍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雲亭。孔子雲:何陋之有?)
2.行禮,點茶行宋式點茶揖手禮,坐在主位上,不便站立行禮,可坐着行揖手禮,禮畢後開始。
第二式、君子知禮;和,和為禮,禮尚往來,君子知禮,禮雖簡惟不可少。
3.潤筅,右手扶點茶盞,左手提湯瓶注水,環繞盞壁一周注水至盞5分。左手扶茶盞,右手提取茶筅倒立而示,後将筅翻轉直立浸于盞中熱水轉動。充分浸潤,提起、翻轉倒立放至盞右邊。
第三式、滌筅如新;美,茶道之美,讓筅每一次的滌浴,體現完美無瑕的新姿挺立。
4.熁盞,潤筅後,雙手捧盞順時針慢慢依水側旋轉三圈後,此時手可感受到盞的溫度燙手,雙手捧盞将水倒到右邊的水冼,放回茶盞。
第四式、熁盞以敬;敬,敬自于心,熱湯溫盞,用心才能點好一盞溫暖的茶湯。
5.投茶粉,左手取茶粉瓶,右手旋蓋,将蓋與放至左手與茶粉瓶同握後。右手持茶匙挑取茶粉,将輕盈的茶粉投進盞中心,點飲三位品飲茶粉1克。放回茶匙,旋緊茶粉瓶蓋,放回茶粉瓶。
第五式、惜粉如精;精,精于行,行于通達,專于事,點茶從茶粉投放開始。
6.一湯,調膏,提湯瓶環繞茶盞注水(避免水将茶粉沖到盞邊上),水量要少注入10毫升熱水,用茶筅輕輕攪動,将茶水與茶粉充分調融在一起,将茶粉調得像融化的膠汁。
第六式、溶膠化汁;融,水入茶、茶吸水、茶水相融,妙手輕調,茶水合一為膠汁。
7.二湯 拂勻,水量少注入10毫升熱水,從茶面中間一線水柱注入,将調好的茶膏集到盞中,一邊輕輕轉拂,茶的色澤漸漸舒展開,茶湯與茶粉已完全相融,拂起沫饽似的湯花,然後擊拂将湯花拂勻。
第七式、拂撚花開;理,妙手生花,循道而行,輕拂,意、撚膏起沫、花由心開。
8.三湯 望月,注水要多到40毫升,在盞中的高度看來有三分一的水量。繞盞邊注入細線一樣的一圈,繞到盞中,接着一邊急速止水提瓶,開頭像先前那樣輕拂,然後輕重有序地擊拂,圍繞着盞心,順着同一個圓環回旋反複擊拂,直到盞裡的茶湯裡外象是透明的、有蟹眼似的湯花泛起凝結,錯落地生起,這時點茶的要求已六七成了。三湯非常重要,要擊拂出完全融合的沫饽。拂筅手輕筅重,擊筅手重筅輕,茶湯錯落有緻象是星月。
第八式、拂星望月;信,自信可以追星、可以弄月,自信源于傳承深谙點茶奧妙。
9.四湯 生華,第四次注水到30毫升,筅攪動的幅度要寬,速度要慢,這時茶的清真華彩已煥發出來,雲霧漸漸從茶面生起,茶湯的面上看象是粟紋一樣,也即象是皮紋(或者說是粥面)一樣。在拂筅時,筅将沫饽的星月一生為二、二生為四、四生為八、生生至無數的細沫,生成珍珠華彩的茶沫饽。
第九式、拂彩華生;真,大道至簡,始于拂成,清真華彩來自于不盡的拂行。
10.五湯 看成,第五次注水15毫升,攪動筅要輕松、均勻、透達,如果茶沫饽還沒有完全形成,就用力擊拂使它生發出來;如果已經形成,就用筅輕輕拂動使茶面沫饽收斂凝聚。
第十式、胸有成拂;誠,誠者,天之道,認識本真的狀态,需判沫饽成或未成。
11.六湯 保立,第六次注水15毫升,此時的水量是到120毫升,是要看茶的立作狀态。茶面上乳點突出凝結,隻要用緩慢地環繞茶面拂動,輕輕地來回拂動,收聚茶面的沫饽,以保持湯面上的沫饽細緻就可以了。
十一式、拂立止凝;儉,取意立即可,儉德之共,茶聖陸羽提倡精行儉德。
12.七湯 滿盈,第七次注水80毫升,到200毫升,左手執湯瓶邊注水、右手邊拂動茶筅,水随筅注,筅随水動,茶筅在沫饽中輕拂,将茶盞面上的沫饽拂成更白的沫饽,注水完成,放下湯瓶。觀察茶湯沫饽稀稠是否合适,合适就可以完成了。這時茶面上細乳如雲霧洶湧,好像要溢出茶盞騰起,在盞的周圍回旋不動的,就是咬盞效果最好的茶湯。右手将茶筅提起倒立傳至左手,左手将茶筅放回原位置茶筅立邊上倒置,将點茶盞前移,七湯點茶完成,即可品飲。
十二式、拂道盈滿;智,智慧理解點茶客觀事物運用之道,點茶茶湯沫饽合适。
13.溫杯 品飲點茶,分茶前先用熱水溫熱杯盞,以使點出的茶湯溫熱好喝。右手依序将外面的品飲杯盞移到後面,左手執湯瓶自右至左注熱水溫熱杯盞,到最後一個,右手執茶勺在杯盞上熱水滌燙後,右手放回茶勺,左手放回湯瓶。雙手握杯盞将水倒至水冼中,伸手過程中轉半圈杯盞,放回杯盞托,右手将杯盞稱至前面茶席位置。
十三式、溫杯尚義;義,義以尊賢為核心,溫熱杯盞保證茶湯溫熱是尊重之舉。
14.分茶 左手扶點茶盞,右手執茶勺,勺茶湯沫饽從左至右分到茶席杯盞中,分給客人每一杯盞的茶湯沫饽要均勻,分茶時茶勺不要貼近點茶盞盞底,以免将沒融化的茶顆粒分給了客人影響品感,分完茶後,右手執禮示意請茶。
十四式、執分仁愛;仁,儒家的仁愛是對他人的關愛,分出最好的沫饽仁愛。
15.品飲 左起第一盞茶奉客人,最後一盞茶由自己品飲。品飲時左手持杯盞托,右手持杯盞。先輕抿一口,慢慢品嘗那輕靈的沫饽,茶湯中的沫饽象無數水珠在口中迸炸開。沫饽帶給口中的舒适感是很好的、很美妙的感受。再啜一口茶湯,香氣優雅、滋味甘甜、口感醇厚的茶湯。最後一口喝完,品飲過後口中的生津感特别好,此時喝什麼茶都會帶來更好的感覺。
十五式、飲啜甘香;清,緻清導和,品味至若茶之為物,鐘山川之秀氣靈禀。
16.分享 與人分享品飲的感受是分享福祉,這一杯盞茶就象當天喝茶的茶引子,讓每一道茶的口感都更完美,湯感更舒适。茶湯含有最好的膳食纖維。《桐君錄》中說:“茶的上面有一層濃厚浮沫,喝了它對人的身體特别有益,即使喝得很多也不為過量。品飲時,與人分享品飲的感受,分享山川靈氣賦于的福祉,分享點茶妙手善拂的技藝。
十六式、分享愉悅;悅,悅而誠服,分享茶的愉悅,分享共享的愉悅,分享完美的愉悅。
2022年10月15日
丘燕倫(昵稱 齊秋客)
掌握宋式點茶技巧
1.茶筅 茶筅以竹的穗數(本立)或目數稱,百二目數點的茶沫饽為最細。 八十目數的反之。
2.茶粉與水的比例 茶水的比例用1克茶粉:200毫升水為宜,在實際點茶時根據茶粉的多少注入沸水,茶粉多水少容易起沫饽、但茶滋味較酽,對喝淡茶的人不合适。
3.注水 一湯不讓沸水直沖茶粉,以免茶粉飛揚。調膏讓水與茶粉充分浸潤, 不起粉粒。二湯注水不要過多,用筅先攪動茶膏,再漸漸輕輕拂動,拂融茶湯沫饽。
4.用筅 三湯手的動作輕,筅的力度重,手指繞着手腕旋轉,将茶湯上下攪 拌得透徹,就像發酵的酵母在面上慢慢發起一樣。三湯湯花有的像稀疏的星星,有的像皓潔的圓月。四湯光彩燦爛地從茶面上生發出來,這時點茶初步完成。如果茶面上結成雲霧,結成雪花,這時花色已全部呈現出來。茶湯的 顔色逐步變淺,最終形成覆滿盞面,甚至吸附在盞壁上(即“咬盞”)的白色沫饽。如果手重筅輕,茶湯中沒有出現粟紋、蟹眼形狀的湯花,因為擊拂 不用力,茶不能立即生發,沸水和茶膏還沒有融合,又再增添沸水,茶的沫饽還沒有完全煥發出來,茶末的英華層層散開,就點不出生華的效果。
5.水溫 點好一盞好喝的茶,水溫也是非常重要的。保證點茶時的湯溫,備 水要準時,要用前即時備水到湯瓶。候湯時間過長水溫會低。前四湯用水的 總量不宜多,前四湯水量過多較早降低茶湯的水溫,到完成茶湯會涼。
6.用時 點茶的全程時間不宜過長,時間過長茶湯會冷影響品飲效果。不宜 過短,時間過短,茶粉尚未溶融,品飲茶湯有欠醇厚、茶湯沫饽顯較粗。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