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本課講“臤”部的最後兩個漢字“堅”和“豎”,這兩個字在現代漢語分别簡化為“堅”和“豎”,都是現代漢語常用字,收錄在1988年國家語委頒布的《現代漢語常用字表》中,因此,本課的兩個漢字都是重點漢字。其詳情如下:
1、堅(堅)。讀jiān。《說文解字》給出的解釋是:“堅,剛也。從臤,從土。”會意字。本義是堅硬。王筠《說文句讀》:“當雲從土、臤,臤亦聲。”認為“堅”既是會意字,也是形聲字。徐锴《說文系傳》:“剛土也。”看一下字形演變:
(堅的字形演變)
在戰國文字中才開始出現“堅”字,形旁土是土塊的象形,表示”堅“的本義與土有關;形旁兼聲旁臤在堅字中既表音,又表堅的本義與堅固有關。主流字形沿革過程中變化不大。
《易·坤》:“履霜堅冰至。”腳下踩到了霜,就表示堅硬的冰雪即将到來。《呂氏春秋·誠廉》:“石可破也,而不可奪堅;丹可磨也,而不可奪赤。”石頭可以破開,然而不可改變它堅硬的性質,朱砂可以磨碎,然而不可改變它朱紅的顔色。
(堅硬的石頭)
在本義之外,“堅”還有很多用法:
(1)結實;牢固。《爾雅·釋诂》:“堅,固也。”《論語·子罕》:“仰之彌高,鑽之彌堅。”愈仰望愈覺得其崇高;越鑽研越覺得其牢固。
(2)(植物的種子)飽滿。《詩·大雅·生民》:“實發實秀,實堅實好。”孔穎達疏:“其粒皆堅。”拔節抽穗又結實,谷粒飽滿質量高。
(飽滿的谷粒)
(3)堅固的事物。《墨子·魯問》:“翟慮被堅執銳,救諸侯之患,盛,然後當一夫之戰。”我想身披堅固的铠甲,手執銳利的武器,解救諸侯的患難,十分努力,這才相當于一位戰士作戰。
(堅固的盔甲)
(4)強硬。《廣雅·釋诂一》:“堅,強也。”《孫子·謀攻》:“故小敵之堅,大敵之擒也。”如果兵力弱小卻強硬,就勢必會被強大的敵人俘獲。
(5)堅定;不動搖。比如:堅持;堅守。《楚辭·九章·惜誦》:“欲橫奔而失路兮,蓋堅志而不忍。”想放棄正路像小人那樣亂竄啊,可我一向心志堅定且不忍心。
(6)固執。《荀子·宥坐》:“人有惡者五,而盜竊不與焉,一曰:心達而險;二曰:行辟而堅;三曰:言僞而辯;四曰:記醜而博;五曰:順非而澤。”人有五種罪惡,但是并不包括盜竊:一是内省通明但用心險惡;二是行為邪僻卻又固執不化;三是說話虛僞卻還善辨;四是記述稀奇古怪而駁雜廣博,五是贊同錯誤而又進行潤色。
(荀子像)
(7)長。《廣雅·釋诂四》:“堅,長也。”未見典籍有記載。
此外,堅還是姓氏。《通志·氏族略五》:“堅氏,見《姓苑》。”《史記·酷吏列傳》:“燕趙之間有堅盧。”
“堅”的小篆寫法如圖:
(堅的小篆寫法)
2、豎(豎)。讀shù。《說文解字》給出的解釋是:“豎,豎立也。從臤,豆聲。”形聲字。本義是立;直立。徐锴《說文系傳》:“豆,器也,故為豎立。”《廣雅·釋诂》:“豎,立也。”也就是說,“豎”與“立”是同義字。
(豎立的豆器)
《三國志·魏志·鐘繇傳》:“司徒王朗議,以為繇欲輕減大辟之條,以增益刖刑之數,此即起偃為豎,化屍為人矣。”司徒王朗參與商讨,認為鐘繇想要減少死刑的律法條文,增加肉體刑罰的數量,這就是讓躺着的人豎起來,将屍體轉為活人了。
“豎”在本義之外,還有很多用法:
(1)縱,與“橫”相反。《晉書·陶侃傳》:“有善相者師圭謂侃曰:‘君左手中指有豎理,當為公。’”有個善于相面的師圭對陶侃說:你的左手中指有縱向的紋理,應當成為公卿。
(阡陌縱橫)
(2)漢字筆畫名,如“十”字一橫一豎。《書苑精華》:“一點為側,二橫為勒,三豎為努。”
(永字八法裡的豎,叫努)
(3)童子,未成年的人。段玉裁《說文解字注·臤部》:“《周禮·内豎》鄭雲:‘豎,未冠者之官名,蓋未冠者才能自立,故名之豎,因以為官名,豎之言孺也。’”《左傳·成公十年》:“公夢疾為二豎子,曰:‘彼,良醫也,懼傷我,焉逃之?’”晉景公又夢見疾病變成兩個小童,一個說:“他是個好醫生,恐怕會傷害我們,往哪兒逃好?”
(4)僮仆,家中供役使的未成年人。《楚辭·天問》:“有扈牧豎,雲何相逢?”這有易國的放牧者,又在哪裡遇到女子?
(僮仆)
(5)宮中供役使的小臣。《周禮·天官·内豎》:“内豎倍寺人之數。”鄭玄注:“豎,未冠者之官名。”《左傳·僖公二十四年》:“晉侯之豎頭須,守藏者也。”杜預注:“豎,左右小吏。”晉文公有個侍臣名叫頭須,是專門管理财物的。
又專指閹宦。司馬遷《報任安書》:“夫以中材之人,事有關于宦豎,莫不傷氣,而況于慷慨之士乎!”就一般才智的人來說,一旦事情關系到閹宦,沒有不感到傷心喪氣的,更何況氣節高尚的人呢?
(司馬遷)
(6)古時候對人的蔑稱、賤稱。《史記·留侯世家》:“漢王辍食吐哺,罵曰:‘豎儒,幾敗而公事!’”司馬貞《史記索隐》:“高祖罵郦生豎儒,謂此儒生豎子耳。”漢王飯也不吃了,吐出口中的食物,罵道:“這個笨書呆子,幾乎敗壞了你老子的大事!”
(7)貞。《古今韻會舉要·麌韻》:“豎,貞也。”未見典籍有應用實例。
此外,“豎”還是姓氏。《通志·氏族略四》;“闇寺之官賤者為之,晉有豎頭須,齊有豎刀,鄭有豎拊。”
“豎(豎)”的小篆寫法如圖:
(豎的小篆寫法)
(【說文解字】之568,部分圖片源自網絡,版權歸原版權方所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