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小時候,人們都特别愛說歇後語。
歇後語是文人的叫法。百姓叫它俏皮話。實際上,歇後語隻是俏皮話之一。俏皮話包括歇後語,歇後語不代表全部的俏皮話。
“歇後”這一叫法,最早出現在唐代。《舊唐書.鄭綮列傳》中就已提到過所謂“鄭五歇後體”(一種“歇後”體詩)。但人們說歇後語,卻遠在先秦時期就已經有了。如《戰國策.楚策四》中的“亡羊補牢,未為遲也。”,就屬于我們今天所說的歇後語體。
歇後語,大多來自民間生活,多屬于百姓創造,充分體現普通百姓的思維敏捷與聯想睿智。
如:老太太蹲牆根兒喝粥,背壁無齒下流(卑鄙無恥下流);
老太太吃柿子,專撿軟的捏;
老太太交頭接耳,走漏風聲;
武大郎賣豆腐,人慫貨軟;
屎殼郎戴花兒,臭美;
啞巴吃餃子,心裡有數;
因為舊時勞苦大衆又大多文化低,少情趣,偏重性,所以歇後語中往往有一類葷的歇後語。葷的歇後語,話糙理不糙,有的比素的歇後語還生動貼切。
如:
大姑娘的屁,零糾兒。
百歲思春,想也白想。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