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日一則标題燃爆網絡:“成都強降雨将告一段落。”我和網友一樣納了一百個悶:這“暴雨”何時降的,降在哪呢?難不成我們住的不是成都?抑或成都真太遼闊了?一石激起千層浪,文下的評論瞬間炸開了鍋。
不過,倍受高溫煎熬的我們對一場痛快淋漓的雨真真是望眼欲穿。小時候學過一篇趙樹理的文章《求雨》,那時人小,又生在水旱從人不知饑馑的天府之國,根本不解文中人物對雨的渴盼有多深有多急,隻知那些求雨的人迷信好笑,尤其是那幾個頑冥不化的老頭。
不曾想,這幾天的烈日炙烤竟讓我也想祈一場雨,痛快淋漓!這打漢代就有記載的活動讓人不得不佩服古人的執着與虔誠。古時我國北方地區常年幹旱無雨,人們為了生存和生活,便燒香禱告,祈求上天使威生雲、生雨救民。這是中國農民艱苦生活的真實寫照,更是人們在惡劣生存環境中祈盼美好明天的真切願望。
商湯祈雨則是其中最為經典的故事。《呂氏春秋·順民》篇記載:“湯克夏而正天下,天大旱,五年不收。湯乃以身禱于桑林,曰:‘餘一人有罪,無及萬夫,萬夫有罪,有餘一人;無以一人之不敏,使上帝鬼神傷民之命。’于是翦其發,磿其手,以身為犧牲,用祈福于上帝。民乃甚悅,雨乃大至。”
大意:商朝建立之初,天下大旱,黎民百姓不能進行農業生産。商湯為了百姓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欲将自己的生命祭祀上天,祈求降雨,最終商湯感動上天,上天降下大雨,商湯也免除了死亡。
君王如此,千百年來,文人們也感同身受,寫下許多悲天憫地的祈雨詩文。陸遊寫道:“積谷千牛多骨相,年年禱雨到雲庵。”楊萬裡詩曰:“忽傳天上真珠落,未到半空成水銀。”蘇轼則寸心憂國,親自禱雨:“太守親從千騎禱,神翁遠借一杯清。”王守仁更是精誠之至,力濟蒼生:“夜起中庭成久立,正思民瘼欲沾裳。”
“急雨下滂沱,迅雷亦填填。須臾畎畝盈,一境皆欣然”。人間辛苦是三農,最怕烈日曬殺人,若得一犁田水足,家家祈盼是年豐。這恰如歐陽修所願:“更待四郊甘雨足,相随箫鼓樂豐年”,亦如林棐所盼:“願覓天瓢一滴水,三符需夢慰三農”。
窗外,天,依然晴着,雨,依然隐着。屋内,空調依然響着,新聞依然報着:高溫持續!我默然念着兒時的那首童謠:
天老爺,快下雨。
保佑娃娃吃白米。
白米甜,白米香,
今年不得餓莽莽。
(圖片來自網絡)
#散文##美文#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