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的話就那麼幾個字放在那裡,每個人有每個人的理解。
講一下本人的理解,聊作補充,望有用。
“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出自出自《論語·裡仁》:
子曰: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
論語對“君子”、“小人”論述頗多,這兩句更像是給出了定義。有段時間,有人認為“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中的“小人”是指“小孩”,說是“英雄難過家庭美人關”的意思,為孔子歧視女性洗白。其實完全沒有必要,生在那個時代,便是孔聖人,也無法逃脫大的社會觀。這句話裡的“小人”是指“下人”,而後來“小人”就用來通指道德低下,性格反複的人,與道德高尚,言而有信的“君子”相對。
“懷”是思的意思,那麼我們大概能得出這一整句話的意思:
“君子思考的是德行,小人思考的私利;君子行事考慮的是規則,小人行事考慮的是如何占便宜。”
為什麼把“土”解釋為“私利”呢?有的大師解釋為故土,故鄉,土地,都可以。大抵上小人的心裡就是把土地或故鄉情結這些私人的東西當做所有的東西來考量,無非就是家長裡短,而君子相對而言思考的更多的是道德和行為規範。解釋成“私利”主要是和下句相呼應:“小人懷惠”。“惠”,恩惠,利益。
君子是以社會道德公義為準繩,是關注社會民生,并以此為言行的準則;而小人則隻是考慮自己的事兒,是否影響個人生活,是否個人利益受損,而置社會公義于不顧。
而這種“鄉土”的私利情節,發展到後面就是“鄉願”情節。“鄉願”就是為了利益或者關系,隐瞞真實思想觀點和感情傾向,做一個隻要對自己有利,沒有原則,“啥都可以”的老好人。
魯迅說:“人世間真是難處的地方,說一個人‘不通世故’,固然不是好話,但說他‘深于世故’也不是好話。”
不通世故,是對社會、人情不了解而一味我行我素,傷害别人而不自知,被傷害也不知道為什麼;老于世故,是極力隐藏自己、兩邊不得罪、一切不負責的老好人。
這兩種情況,都是一個人不成熟的表現。不通世故,會随着年歲的增長和人生的打磨圓滑起來,會變得懂事。但如果過于懂事,老于世故,那其實是另一種不負責任的表現。為了自己的利益,是非不分,這種人對社會沒有承擔,對壞事不敢指責,但是又表現得無害,這就是已經無法教化的“鄉願之人”。而“君子懷德”,是以是非公義為标準作考量,自然區别于這些鄉願小人。
鄉願這種情節是孔子深惡痛絕的。
“鄉願,德之賊也。”——《論語·陽貨》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