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進化論的觀點,從人類誕生至今,人類已經經曆了200多萬年的曆史。在這200多萬年間,比如大部分時間都在野外進化過程當中,直到六七千年前,人類開始進入文明社會階段。但現在,世界上現存的、最古老的文明國家也隻有我們上下5000多年的大中華。
也就是說,在人類産生的3-4成的時間裡,我們已經演化出了文明。
如果說文明的形成需要時間的沉澱,但又不一定要是“人類“,那麼在地球演化的整個過程當中,世界上曾經不止出現過其它生命形态,為什麼它們沒有演化出文明?
就拿曾經在地球上占領霸主地位近一億七千萬年的恐龍來說,在如此漫長的時間進程、幾乎沒有天敵的威脅、自然條件十分優越的情況下,它們始終是四肢爬行類形态,并沒進化出高等智慧生物,這是為什麼?
文明産生的條件
要回答以上這個問題,我們首先來看一下文明的誕生條件有哪些。
文明的定義是什麼?于人類社會來說,文明就是利用文字或者圖形記錄下來的一種社會反應和精神載體,以及發明物等。
這裡提到了“文字”,在考古學家們的一系列考古活動中,很多諸如“文字”的筆畫被發現,這上面記錄事實的方式并不完全統一,有些會随着時間的前進而産生一些斷層或者關聯性;比如古埃及的锲形文字,比如中華大地的甲骨文、金文等。
但縱觀整個世界的文明發展,人類的文字記錄方式幾乎都是從一開始的象形文字到現在的文字性是慢慢演化而來的。
那文字産生的前提是什麼呢?這裡個人認為是大腦的進化。
科學界對于人和動物最主要的區别就是:人會使用大腦思考。這種思考不是隻存在于對自然界的生理性反饋,而是主動的、跳脫于自身的某種存在。
人類的大腦皮層組織非常發達,腦容量相比動物來說非常大,是所謂近親黑猩猩的3倍。
人類的大腦也有更多的神經元分布,并不是單純的隻是“大”(區别于大腦袋動物如大象、犀牛類等),這些神經元為外界或内部的變化活動做出更加深層次的思維反應,也是“智慧”産生的必要條件。
其次,要産生文明就必須要将某個種族先從普遍存在的“動物”(這裡所說的“動物”泛指在人類誕生之前的所有動物)範疇脫離出去。
以進化論的觀點來說,人類之所以可以成為“人”的重要前提、也是區分和其它動物的标志性變化,就是“直立行走”。
通過解放前肢,我們可以得到很多好處,比如站得更高、看得更遠;比如用前肢幹活、制作和使用工具;再比如相互交流情感等。
在這一過程中,人類的進化進程并不是一帆風順的。這個時期,因為突然的氣候變化、野外生存威脅等普遍存在,還在猿人時期的人類面對很多生存的挑戰,不得不方法設法的“活”下來,以改變自身來适應環境、提高自己的種族生存幾率。
到這裡嗎,相信也有人看出來古人類和恐龍的處境存在的巨大差異:人類面臨野生動物威脅,但恐龍正是生物界的一方霸主;人類需要應對自然天氣變化,恐龍正生活在雨水充沛、食物充足的環境當中,完全就是“頤養天年”的節奏;且恐龍本身的個體力量已經足夠強大,可以省略掉“長期群居”的生活,也就缺少了“社會性”。
因此,我們似乎也不難看出其為什麼沒有進化出高等文明了。
時間和文明的關系
最後,我們常常将文明的産生和時間的進程扯上關系。但在這裡,個人認為時間并不是可以讓生物跨過文明誕生的那道“坎”。
因為如果時間的推移就能催生文明的産生,那麼和人類同一時期存在的生物應該也有向着類似的文明發展的情況出現,但是并沒有。
在這一時期,人類和其它生物共同面對一樣的生存環境,并且在進化之前的生物特性差不多,在出發點相同(同一時期)、外部條件待遇相同(自然環境和生物環境)、追求結果相同(生存與繁衍)的情況下,為什麼隻有古猿才進化成了人類?
要是一定要說出個所以然,那麼可能就隻能是古猿自身的選擇和側重同了。比如它們選擇了下地直立行走,但是其它同在樹上生活的動物卻覺得:這些古猿真沒腦子,地上那麼多老虎偏偏要去當口糧。所以其它物種繼續留在樹上或者不進化,卻偏偏錯過了直立後成為人的關鍵步驟。
而在恐龍中也并不是沒有“直立行走”的種類存在,“傷齒龍”就是典型的“兩手空空”的、和人類體型差不多的存在,并且喜歡群居,大腦容量也足夠。
但其最後依舊沒有進化出文明,這可能也和當時整個生物界都習慣“暴力解決問題”有關系吧。
當然,如果硬要說進化的契機在哪裡,這裡隻能說:必須條件太多,這估計是一門玄學。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