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緻命毒氣?在雲南臨滄境内,無量山脈深處,有一條一萬米長的在建隧道因為特殊的地質條件,隧道内有8種有毒氣體,同時還伴有40度的高溫、湧水和突泥想要攻克這樣一條“毒氣”隧道,施工團隊都經曆了哪些考驗?,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世界上最緻命毒氣?以下内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在雲南臨滄境内,無量山脈深處,有一條一萬米長的在建隧道。因為特殊的地質條件,隧道内有8種有毒氣體,同時還伴有40度的高溫、湧水和突泥。想要攻克這樣一條“毒氣”隧道,施工團隊都經曆了哪些考驗?
無量山中的“毒氣”隧道
作為中緬國際大通道的控制性工程,紅豆山隧道地處無量山脈腹地,緊鄰瀾滄江,隧道最大埋深達到1020米。
但是誰也沒想到,神秘美麗的無量山脈内部,卻由于地質條件極其特殊,富集了硫化氫、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8種有毒有害氣體。
這些有毒氣體像是困在一個個氣球中,隐藏在無量山脈的岩層裡。一旦施工中戳破了這些有毒氣球,毒氣就會爆發出來。
西南石油大學地質災害與地下工程研究所所長 蘇培東:
在一個隧道裡面遇到如此多的有害氣體,在我們國内應該還是首例,在國際上也是非常罕見的。
2017年,剛進場一年的施工團隊,因為對隧道内有毒氣體研判不足,處理經驗不足,導緻紅豆山隧道爆發了一次氣體爆突事故。随後,三分之二的員工申請撤離工地,項目一度陷入了停滞。
無法借鑒,施工團隊每一步都是探索
就在此時,有着20年隧道施工建設經驗的趙宇,臨危受命,來到這裡。趙宇和因為爆突事故被降為副總工程師的全斐一起,集合了項目團隊裡還沒有撤離的員工,組成了新的戰隊。
一條隧道,隐藏着衆多神秘毒氣。這種世所罕見的困難,在勇敢者的眼中,卻是難得的機遇。
中鐵十局大臨鐵路項目部副總工程師 全斐:
我不服氣,就是不服氣,就是想弄明白。這種條件是别人可能一輩子也遇不到的。
新的團隊,請來了各個領域的專家深入調查,一定要徹底了解紅豆山隧道的毒氣。
經過專家勘測,紅豆山隧道有毒有害氣體極高度危險區域達到5764米,占隧道總長的一半以上。大家一緻認為,紅豆山隧道罕見的地質環境條件加上氣體成分的複雜多變,已超出目前地質勘察技術的認知水平,其防治措施仍處于研究摸索階段。專家組的這一結論意味着,施工方無法從過去的經驗技術中獲得更多幫助。
中鐵十局大臨鐵路項目部經理 趙宇:
沒有現成的經驗可以借鑒,也沒有現成的标準讓我們依據,可以說我們每走一步都在探索。
每一步都是探索,但是一旦探索出道路,那就是擺脫困境的超越之路。
中鐵十局大臨鐵路項目部經理 趙宇:
我們先用一種噴霧,就像我們現在淨化空氣的噴霧劑一樣,噴出來是消石灰,對整個空氣進行初步的消毒處理。再通過劇烈通風,把有毒氣體進一步稀釋。接着我們就委托第三方檢測人員,戴着防毒面具進行檢測。達到标準,我們才能進去施工。
對隧道空氣徹底消毒通風後,第二梯隊人員就可以摘掉防毒面具,入場施工。紅豆山隧道的8種毒氣困境終于在實戰中,得到了突破。
隧道施工工人 字加華:
安全措施做到位了,我們做起來肯定舒服得多了,感覺心裡面壓力也很小。
然而,挑戰遠遠沒有結束。2018年8月17日,隧道2号斜井發生湧水險情。雖然抽排水37天之後,施工得以繼續進行,但是現在,不斷湧出的水流還是會淹沒部分施工區域,工人們需要一直站在齊腰深的水裡施工作業。
2018年10月,施工人員又遭遇突泥險情,僅僅幾分鐘,湧出的泥漿和碎石就覆蓋了施工區域。
8種毒氣、高溫和突泥湧水,不僅在我國隧道建設史上是第一次出現,在全世界也數罕見。而紅豆山隧道的團隊在施工中不斷的解決各種罕見的難題,卻也為我國的隧道施工,積累了非常寶貴的經驗和技術。
今年6月,基于紅豆山隧道施工的第一批專利和學術論文即将發表。而到今年底,涉及6項專利的科研成果也将全面推出。
目前,紅豆山隧道施工已經突破3000米,而中緬國際大通道的重點工程——大臨鐵路的建設也正在穩步推進。2021年建成通車後,對于完善我國西部鐵路網,突出雲南與周邊國家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将起到積極推動作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