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iOS 14 中,iPhone 加入了許多亮眼的新功能,如主屏幕小部件、通話橫幅、Siri、隐私卡片、攝錄指示器等等。相信大家對 iOS 14 的新功能都已經很熟悉了,那不如我為大家介紹一些從初代 iOS 到現在,都經曆了哪些改進和提升吧。
iPhone OS 1
讓我們回到 2007 年初代 iOS 發布時,其實那時候 iOS 還不叫 iOS,而是被稱為「專為 iPhone 設計的 Mac OS X」。直到 2008 年,随着 iPhone SDK 的發布,iOS 才有了當時的正式名稱「iPhone OS 1」。
iPhone OS 1 的主要亮點是「可以快速、輕松的撥打電話」,是不是很不可思議。因為在當時想要在普通手機上快速的撥打電話并不是一件特别輕松的事,而 iPhone OS 1 可以讓你在幾秒内完成撥号,這無疑是一次巨大的進步。
同時,iPhone OS 1 還内置了 iPod 功能,這意味着用戶在購買了 300 美元的 iPhone 後,無需再花 200 美元買一個 iPod。iPhone OS 1 也内置了一些應用,如日曆、天氣、Safari、地圖、Youtube、郵件和記事本。
iPhone OS 2
iPhone OS 2 在初代 iPhone OS 發布一年後發布,并支持 App Store,這無疑是 iOS 曆史上最重要的一個新功能。App Store 完全改變了智能手機上的應用體驗,在這之前從來沒有任何廠商允許第三方開發者為自己的設備開發應用程序。iPhone OS 2 内置了 iTunes Store、計算器等應用。并支持保存圖片功能、iWork 和家長控制。
iPhone OS 3
iPhone OS 3 的主要更新是首次支持了剪切、複制和粘貼。在 iPhone OS 3 支持之前,Android 便已經支持了這些操作,而蘋果用戶沒法使用剪切、複制和粘貼,這帶來了非常多使用上的不方便。也是在這時候,蘋果用戶間出現了「越獄」,用戶通過技術手段繞過了蘋果的限制,已實現各種操作。
不過最終,iPhone OS 3 總算支持了剪切、複制和粘貼,除此之外還支持了彩信、聚焦搜索、移動熱點、自動填充、查找我的 iPhone、應用内購和語音備忘錄。
iOS 4
2010 年,iPhone OS 正式更名為 iOS,這是因為當時 iOS 也被引入了 iPad 和 iPod touch 中,再叫 iPhone OS 已經不合适了。同時,蘋果也從思科公司手中獲得了 iOS 的商标使用權。此後,iOS 4 也首次向所有用戶提供了免費的系統升級,早前的 iPod touch 用戶升級到 2.0 或 3.0 系統時仍需要額外付費。
iOS 4 中加入了應用文件夾、應用切換器、對視網膜屏幕的支持、遊戲中心、FaceTime、VPN、屏幕方向鎖、iBooks,以及最令人期待的可自定義屏幕壁紙。你可能不知道,iPhone OS 的前三個版本中,用戶是不能更換壁紙的。
iOS 5
iOS 5 在 2011 年正式推出,iOS 5 也是一次巨大進步,它的主要升級是可以獨立于 Mac 或 PC 工作。在過去的版本中,用戶必須将 iPhone 連接到 Mac 或 PC 上才進行激活和設置。而從 Mac 上獨立出來,成為一個獨立的系統。iOS 5 還支持了通知中心、Safari 多标簽浏覽、鎖屏相機快捷鍵和 OTA 遠程更新。iOS 5 還支持了 Siri,但最初隻在 iPhone 4s 上可用。
iOS 6
iOS 6 加入了改進後的 Siri,并支持了其他的機型,還加入了全景照片、Passbook 和勿擾模式。iOS 6 可能是有史以來最具争議的版本之一,這是因為蘋果删除了出廠安裝的 YouTube 應用和谷歌地圖,并用自己的對應版本來替代。
當時蘋果此舉引起了很大争議,一方面當時 iOS 和 Android 已是非常激烈的競争對手,同時喬布斯還火上加油到,「他會花掉蘋果所有的錢來摧毀 Android,因為他認為 Android 是偷來的産品。」
蘋果此舉也直接導緻當時自家還不成熟的替代應用完全無法達到 YouTube 和谷歌地圖的使用體驗,使用上無窮多的 bug、蘋果地圖糟糕的渲染界面和完全不準的導航系統,造成大量用戶對這些應用口誅筆伐,以至于當時 Tim Cook 不得不公開道歉,并建議用戶使用 Waze 等第三方應用。(小知識:Google 下一年便收購了 Waze。)
而 Tim Cook 的道歉不僅代表了兩大公司之間的矛盾再一次升級,也引出了蘋果内部領導層的矛盾。當時的蘋果 iPhone 軟件副總裁 Scott Forstall 認為蘋果沒有什麼可道歉的,并拒絕在 Cook 的道歉信上簽字。Scott Forstall 在一個月後便被迫離開了公司。
iOS 7
在 Scott Forstall 離開公司後,Craig Federighi 接任了 iOS 軟件副總裁,而與此同時 Jonathan Ive 也将自身的硬件設計主管的權利擴展到了軟件方面。這對接下來的 iOS 版本也産生了巨大的影響。
因為 Scott Forstall 是拟物化風格的忠實愛好者,但 Jonathan Ive 和他的團隊卻認為要盡可能地去除設計中不必要的元素,讓軟件以最純粹的極簡形式存在。Ive 也将 iOS 7 的設計帶入了一個全新的方向。其重新設計了一個扁平、多彩的界面,用視差效果來建立深度,而放棄了陰影、反射和紋理。
雖然 iOS 6 的争議很大,但 iOS 7 的争議也不小。其扁平化的界面設計讓用戶極度兩極分化,批評者認為它看起來太像 Android 了。此外,圖标也被批評為過于太過簡單,整個操作系統所使用的鮮豔漸變色對一些用戶來說也很刺眼,而用于建立深度的視差效果也讓人感到眩暈和不适。這也是蘋果在設置中新加入減少視差效果的原因。
除此之外,iOS 7 還加入了控制中心、隔空投送和動态壁紙。
iOS 8
連續經曆了兩次大規模的争議系統後,2014 年發布的 iOS 8 稍微穩定了一些。iOS 8 加入了可交互的通知、音頻和視頻信息、Widgets、QuickType 鍵盤、延時錄音、語音激活 Siri 和 Apple Pay。同年,蘋果發布了流媒體服務 Apple Music、健康應用和 CarPlay。
iOS 9
2015 年的 iOS 9 是一次比較常規的小更新,其改進了 Siri、新聞應用,用錢包應用取代了過去的 Passbook,以及更新全局系統字體為 San Fransisco,加入了低功耗模式、夜覽模式、以及支持 3D Touch。
iOS 10
iOS 10 主要是完善 iPhone 的用戶界面,其重新設計了鎖屏、控制中心和通知中心,加入了更多的 3D Touch 功能、iMessage 發送特效、擡起喚醒、HomeKit 家居控制等
iOS 11
iOS 11 于 2017 年發布,重點同樣在于完善系統而并沒有推出太多新功能,其對控制中心、通知中心、Siri、Dock 欄和 App Store 等都進行了更新,也推出了一些新功能,如駕駛勿擾和緊急 SOS。
iOS 12
iOS 12 新增了分組通知、群組 FaceTime 通話、Memoji、屏幕時間、測量應用、Siri 捷徑、電池使用詳情以及 Apple TV app。
iOS 13
在 iOS 13 中的主要變化是,蘋果将基于物理重按操作的 3D Touch 全面替換為了基于軟件長按操作的 Haptic Touch。iOS 13 還加入了備受期待的深色模式、QuickPath 滑動輸入鍵盤、音頻共享、改進的照片和視頻編輯、用 Apple 登錄、Memoji 貼紙和支持了外接 U 盤。
iOS 14
最後,iOS 14 中加入了主屏幕小部件、App Library、CarKey、來電橫幅通知、重新設計的 Siri 界面、可更改設置默認電子郵件和浏覽器應用、輕觸後蓋、畫中畫和置頂 iMessage 等功能。
快速的看完 iOS 所有的曆史後,大家最喜歡或最不喜歡哪個 iOS 版本呢?最喜歡或最不喜歡哪個 iOS 功能呢?歡迎留言和我們分享。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