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口腔溫度。将體溫計放置在患者舌下,閉嘴約3分鐘後取出,正常範圍為36.3℃~37.2℃;
2、直腸溫度。測量方法是将體溫計消毒後塗上潤滑油,然後插入肛門,三分鐘後取出,其正常值比口腔溫度約高0.3℃~0.5℃;
3、腋窩溫度。因測量方便衛生,是目前最常使用的測溫方法,其測量方法是将體溫計夾于腋窩,五分鐘後讀取數值,正常範圍為36.1℃~37℃,比口腔溫度約低0.2℃~0.4℃。
在人們的體内有專門負責管理體溫調節的部位(大腦皮質與丘腦下部),我們将其稱之為體溫調節中樞,它通過神經、體液等因素調節機體的産熱和散熱過程,使體溫波動于正常範圍之内,所以健康人的體溫就能保持相對恒定。
一些外來的或内生的物質均可作用于體溫調節中樞,破壞産熱與散熱之間的動态平衡,機體就表現為發熱,醫學将這些能引起發熱的物質統稱為緻熱原。當然,體溫調節中樞自身功能紊亂也可引起發熱。根據發熱程度的高低(口腔溫度),可以區分為:低熱:37.4℃~38℃;中等度熱:38.1℃~39℃:高熱:39.1℃~41℃;超高熱:41℃以上。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