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擁千年曆史,總能碰撞新潮~
互聯網時代,西安是妥妥的“網紅城市”,粉絲幾乎包含了“上到九十九下到剛會走”全年齡段。
想要追尋曆史,這裡沿着地鐵線路給你3D立體開挖曆代王公貴族墓,在各級老祖宗保佑下沿着龍脈跑一圈十塊錢都花不了;
想要追尋新潮,這裡火遍抖音的打卡地們基本上一個挨着一個,随處可以偶遇已經紅了/快要紅/想紅的各路意見領袖;
想吃點兒好吃的,回民街永興坊,随便選個地兒一猛子紮下去,保你吃得換氣的功夫都沒有。
前幾年,大家對于西安的印象,還停留在古都的層面。别的不說,古就行了。巍巍城牆像是大中華的一方印章,将無數曆史積澱拓印在了這片三秦大地。鐘樓,大雁塔,兵馬俑,華山……這“四件套”基本上就代表了西安在遊客眼中的全部形象。
甚至于讓咱鄉黨給介紹一下有啥好玩的,得到的回複竟然是:
一本正經的解說和硬核吐槽的反差萌,說明了你的西安朋友給你介紹起西安來,實在是熱情不起來。認認真真覺得這些旅行打開方式太normal,已經看習慣了,簡直耿直得可愛。
不過以上都是過去的事兒了。現在不用西安人來介紹,遊客們基本上都是做足了功課來的,下車就直奔主題:摔碗酒毛筆酥,一吃一喝間就成了半個老陝了,極有儀式感。
耳邊是不是響起了那熟悉的旋律:西安人的城牆下是西安人的火車…
摔碗酒
毛筆酥
除了“老牌網紅”,新晉網紅也是層出不窮。在各大短視頻和社交平台,西安也體現出來“每一步都是景區”的特質,畢竟輸入“西安”兩個字,搜索界面都是這樣的:
其間以高頻次出現的“不倒翁小姐姐”,也早已是火遍全網,熱度爆棚:
一位畫着唐風妝容的小姐姐,站在不倒翁的半球形支撐體上,每一次晃動都是儀态萬方,還會把手遞給第一排的觀衆,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顔色,存于故事和曆史的楊貴妃似乎具象化了起來,衣袂臨風飄舉,皓腕如凝霜雪,就連女孩子看了也忍不住蹦出小心心:這是仙女下凡沒錯了吧!
為了拉到仙女姐姐的小手手,許多遊客不遠千裡趕來西安,甚至就連展位旁的防護欄都被擠斷過。
進行不倒翁表演的還有另外一位小姐姐,美出了另一種風情,彎彎的一雙丹鳳笑眼仿佛流淌着蜜糖,極具辨識度,非常像是古代仕女圖裡走下來的人物。
有網友說,小姐姐們“以一人之力帶火整座城”,雖然有點言過其實,但也足可以看出,咱們古都正在以全新的方式,讓遊客認識到更新、更時尚、更勇于追逐潮流的西安。
不說别的,就在大唐不夜城,引起傳播熱潮的“熟面孔”就不止不倒翁小姐姐了。
比如這位撞臉窦骁的網紅雕塑石頭哥,一身唐朝武士的裝扮,一臉堅毅表情嚴肅,手持鋼釺作鑿石狀,仿佛正一點點塑造出自己的形象。
他火起來的原因也充滿了戲劇性:一直以嚴肅正直毫無表情的雕塑形象面對觀衆的他,因為不小心砸到手而笑場。被遊客轉發後,迅速沖進了當天熱搜榜的前五名。
正是這樣簡單又有趣的行為藝術,吸引了大波流量,在各大平台上迅速點燃一波打卡熱潮。于是天南海北的遊客紛至沓來,就為了使盡渾身解數把他逗樂。
同樣爆火的還有十一假期的“喊泉”。
也不知道是誰起的頭,于是都這麼喊起來了,可是景區的保安介紹說,這隻是個普通噴泉,喊不喊都會噴的。
除了安保人員的哭笑不得,噴泉自己也挺無奈的,“該配合你演出的我演視而不見”,大家開心就好。
在大唐不夜城還有着許多獨特的表演形式。人偶、互動裝置、行為藝術、唐風遊藝、街區音樂舞台表演……穿着漢服的小姐姐小哥哥在聽電音和搖滾,這邊兒轉頭就能看見老外們圍着欣賞秦腔,一條街滿滿登登,将唐風和現代元素融合成了滿滿的驚喜。
說起來就是千年曆史沉澱,聽起來是多麼的沉痛。好在陝西人有這個能耐把它玩兒活了。不靠套路,還不出戲,分分鐘告訴每一個外來遊客,“生冷憎倔”的背後是坦誠和質樸。
就比如“聽南門說”這支樂隊,靠着明城牆,就敢來一把野生live演出,觀衆多少随意,天氣陰晴看命,就這樣一步一步給自己唱火了。
南門西邊的城牆洞,支一杆大旗,停一輛拉設備的三輪車,晚上十點半開始,現代音樂和明城牆,就一起飄蕩出了讓人振奮的新奇氣息。
沒有花裡胡哨的演出服化道,沒有鋪天蓋地的宣傳,這種曆史與新潮的碰撞,硬是吸引人自發宣傳,将幾百個粉絲發展成動辄上千人圍觀,也讓南門這個經典景區有了更多吸引人的理由。
那麼在傳統的旅遊業從業者當中,就沒有亮眼的存在了嗎?這位叫“冰蛋”的導遊,可能會刷新大家的認識。印象裡領着一大堆人以一個口氣和節奏從頭把景點介紹念到尾的狀況在他這裡可不存在,畢竟是号稱“把兵馬俑講活的男人”,中間夾雜着各種本地梗和段子,真是讓大家笑得停都停不下來。
啥叫“美滴太”,吃鍋盔為啥要瞪眼,兵馬俑裡頭驚現哪些明星,陝西人咋樣在“慫”與“硬”之間無縫切換,兵馬俑“五号坑”咋“參觀”,對秦始皇的八個字評價……金句頻出,叫人在5公裡的參觀動線中一路爆笑,停不下來。
細數了這麼多案例,不管是不倒翁小姐姐,還是導遊小哥哥,從“瘋狂的昆明池”,到“人臉兵馬俑”,大西安以自己獨特的方式,一波又一波的刷着遊客的屏;當然,也刺激着一波又一波老先生們的心。
俗話說“人紅是非多”,在一些人眼裡,“網紅”二字就定死了是“短暫”和“浮誇”,其實大可不必 。
互聯網經濟就是關注度經濟、流量經濟,君不見,為了争點流量,各個科技巨頭企業都發了瘋一樣努力,互相屏蔽、封鎖,建設信息孤島,打的頭破血流。
殊途同歸,背靠着千年曆史積澱和富集的文化旅遊資源,大西安可以通過各種有益的方式展示自己,推介自己;感謝“網紅”,讓更多的人認識西安,了解西安,來到西安。
當然,正如有心人士的提醒,西安是一個網紅城市,遍布了網紅景點,但是從沒有滿足于網紅。如果細數大西安的進步與發展,那可不是一篇稿子所能寫完的。隻不過,相較繁冗的經濟數據與建設成果,人們更樂于用輕松愉悅的方式關注這座城市。
最後,如果認為“網紅”都是偶發的,沒有技術含量的,那就太不懂互聯網啦。那些看似簡單的随機事件,背後不知傾注了多少人的心血——誰不服,也可以紅一個試試看。
十三朝古都
是“銀鞍白馬度春風”的鮮衣怒馬
是“長安回望繡成堆”的大氣渾厚
是“長安市上酒家眠”的恣意盡情
是“長安水邊多麗人”的青春鮮活
哪怕你坐上出租車時
司機會跟你說:
窩些泥巴人有撒看滴
把人擠滴增慫
可是下車時
他還是會得意的說:
額們西安,忒滴很
歡迎你到西安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