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未央,八月流火。将心安放到普洱,與這裡的土地相連;讓夢盛開在普洱,耕雲種月,擇一城白頭。8月28日,中國自然資源作協會員、詩歌委委員、“525”計劃重點培養作家,雲南省網絡作家協會理事、普洱市作協副秘書長、市朗誦演講學會常務理事、淮北市作協會員、思茅區作協副主席張琳新書《耕雲種月》讀者見面暨閱讀分享會在普洱市森貝口腔醫院舉行。
讀書活動中,每一個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解讀張琳的《耕雲種月》,落墨成字,落字成文,似乎每一個人心中都有一段《耕雲種月》,似乎每一個人的眼睛裡都有一個詩意故鄉的夢。
雲南省作家協會理事、普洱市文聯兼職副主席、市作家協會主席李夢薇說:耕雲種月不僅僅是一本書,更是張琳這三年的人生,這三年的感悟,文字流淌成篇章,篇章彙集成書卷,這一切都在不急不慢的進行,海納百川,積少成多,這是張琳的付出也是張琳的堅守。
攝影人子涵說:《耕雲種月》是一段成長的陪伴,是他與張琳相識相知的見證,一起走過景邁山的茶香,一起讀過蘇東坡的曠達,一起夢想過心靈歸處的敦煌,是三五好友之間關于夢想的并肩前行。
廣播電台主持人米洛分享的是《耕雲種月》的篇章,用言語将故事串聯,用情感共鳴出對這座城市的熱愛。無論是普洱生茶的回甘,還是熟茶的潤和,都在闡釋着我們是如此熱愛普洱。
“普洱好聲音”曾峥用情至深地是對于《耕雲種月》的吟誦,如同明月之下的清霜,如同雨天缭繞的雲霧,如同一杯明前普洱茶的滋味,似乎在他的心裡便是耕雲種月的整個旅程。
白月光,清寒霜,陰晴圓缺,悲歡離合。一群小朋友款款而來,一曲《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叩開的不僅僅是耕雲種月的浪漫,更是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婵娟的千古宏願,時光流淌,文化傳承,這群身着漢服的小朋友便是最好地體現。
閉上眼睛,是清風徐來,是月色闌珊,更是傣族蔔哨玉雙老師與周老師帶來的耕雲種月,是踩着月光而來,是伴着雲彩而舞,是在聲音的文字中輕輕吟誦着關于歲月的詩意,故鄉變成筆墨,開出了絢爛的花朵。 用一段文字緻敬耕雲種月,也用一片葉子緻敬整個春天,這是春天的孩子們,三五好友相約誦讀一段喜歡的文字,朝陽的光落在青春的年少,白鴿飛過湛藍的天空,綠油油地是茶香的味道,金色澄淨是普洱新茶的顔色,我們将普洱讀
吳彥龍老師用中年的沉穩掀開不一樣的耕雲歲月,如同作者一般坐在藤椅之上有一言沒一語地訴說着歲月漫長,或許就是這樣,這本書也适合在這樣的情景之下打開,一場大雨,一壺普洱,将耕雲種月慢慢說給你聽。
朗誦與演講學會會員何宸熹用清澈的語言誦讀了耕雲種月,如同明月之下的溪流,緩緩流淌,清雅而淡然,呼應着耕雲種月的文字,在普洱深處思念故鄉,在歲月深處深愛普洱,無論是科米谷的雨滴還是景邁山的茶香,或者普洱的四季都在這春風、夏雅、秋頌、冬集之中醞釀出王維般的美好與詩意。
音樂人官勵兵老師一首《歡迎你到普洱來》,遠方的朋友聽到的是召喚,普洱的朋友聽到是呼喚,這是一個有愛的城市,每天都有動人的故事。歌曲也緻敬普洱好人張琳,這樣的歌曲讓人感受到的是關于歲月的美好以及文字盛開如花的沁香。
活動由普洱資深媒體人、記者張國營主持,普洱市作家協會、普洱市朗誦與演講學會、普洱市旗袍協會、普洱市民間文藝家協會以及思茅區作家協會、森貝口腔醫院等100餘人參加閱讀分享。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