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國有常而立民為本出自出自《淮南子·汜論訓》,意思是治理國家有不變的法則,但最根本的是讓人民獲利;政治教化也有固定的模式,但最緊要的是讓政令暢通無阻。
治國有常出處
出自西漢時期劉安的《淮南子·氾論訓》。
原文節選: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舊。夫夏商之衰也,不變法而亡。三代之起也,不相襲而王。故聖人法與時變,禮與俗化,衣服器械各便其用,法度制令各因其宜,故變古未可非,而循俗未足多也。
譯文:如果對民衆有利,就不必非要效法古制;如果适合實際情況,就不必一定要遵循舊法。夏朝、商朝到了末世,桀纣不改變陳法導緻了滅亡;夏禹、商湯、周武王不因襲舊法卻興旺發達而稱王。
《淮南子·汜論訓》
《淮南子·氾論訓》又名《淮南鴻烈》,是西漢宗室劉安招緻賓客,在他主持下編著的。據《漢書·藝文志》雲:“淮南内二十一篇,外三十三篇”,顔師古注曰:“内篇論道,外篇雜說”,現今所存的有二十一篇,大概都是原說的内篇所遺。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