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首詩約作于唐肅宗上元二年,是杜甫晚年的重要作品。安史之亂以後,杜甫流離到四川成都,由于得到嚴武等人的資助,在成都西郊的浣花溪畔找到了一塊荒地,蓋了一座小茅草房居住下來,即“杜甫草堂”。茅屋剛蓋起來不久,就在這年的八月遭到一場暴風雨的洗劫,屋頂的茅草被刮走,屋内徹夜漏雨不止,詩人一家在寒冷中度過了一個難眠之夜。這就是《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中所描寫的景象。這首詩雖然寫的是自己的茅屋,但是卻展示了唐王朝自安史之亂以後民不聊生、颠沛流離、兵荒馬亂的縮影,流露出作者憂國憂民的思想感情。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