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知識

 > 古代文言文中人稱稱謂語的解釋

古代文言文中人稱稱謂語的解釋

知識 更新时间:2025-02-08 17:55:28

  古代文言文中人稱稱謂語及解釋:

  1、直稱姓名;

  a.自稱姓名或名;

  b.用于介紹或作傳;

  c.稱所厭惡、所輕視的人。

  2、稱字。古人幼時命名,成年取字,字和名有意義上的聯系;

  3、稱号。号又叫别号、表号;

  4、稱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級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後被追加的稱号叫谥号;

  5、稱齋名。指用齋号或室号來稱呼;

  6、稱籍貫。如唐代詩人孟浩然是襄陽人,故而人稱孟襄陽;

  7、稱郡望。韓愈雖系河内河陽人,但因昌黎韓氏為唐代望族,故韓愈常以“昌黎韓愈”自稱,世人遂稱其為韓昌黎;

  8、稱官名。如“孫讨虜聰明仁惠”,“孫讨虜”即孫權,因他曾被授讨虜将軍的官職;

  9、稱爵名。《訓儉示康》“近世寇萊公豪侈冠一時”,寇準的爵号是萊國公,萊公是省稱;

  10、稱官地。指用任官之地的地名來稱呼;

  11、謙稱。表示謙遜的态度,用于自稱;

  12、敬稱。表示尊敬客氣的态度,也叫“尊稱”;

  13、賤稱。表示輕慢斥罵的态度。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知識资讯推荐

热门知識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