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山東梆子
山東梆子是流行于山東省魯西南及魯中地區的傳統地方戲曲劇種。又名“高調梆子”,簡稱“高調”或“高梆”。又因其高昂激越的特點,被人稱為“舍命梆子腔”。
主要流行于山東西南部的菏澤、濟甯、泰安等地的大部分縣市,以及聊城、臨沂等地區的廣大城鎮鄉村。因流行區域的不同,群衆對其稱呼亦有别。
如以菏澤為中心的,習稱“曹州梆子”;以濟甯、汶上為中心的,稱為“汶上梆子”或“下路調”,總稱“高調”,以區别于流行在魯西南的“大平調”。1952年,定名統稱為“山東梆子”。
2008年6月7日,山東梆子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
2、萊蕪梆子
萊蕪梆子,又名萊蕪讴,是全國獨一無二的劇種,已有二百多年曆史,是中國傳統地方戲曲劇種中的奇葩。
2008年6月7日,山東省萊蕪市申報的萊蕪梆子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
3、棗梆
棗梆是山東省傳統地方戲曲劇種之一,主要流行于古曹州(今菏澤),在山東又稱本地,人山西)讀如找(zhǎo),系由“山西人”三字拼成的一個新造字。
是指山西上黨梆子傳入山東後,受到當地語言的影響,發生變化,學唱者又多為本地人,所以傳出了這個名稱,意即“本地的山西梆子”故一稱“zhao梆”,其源出自山西東南部的“上黨梆子”,因而又名“澤州調”。
棗梆的唱腔既高亢激昂,又委婉活潑,用真嗓吐詞,假嗓托腔,而且真假嗓音截然分開,由真嗓突然翻高而假嗓,這個假嗓用“咿、呀”托腔,腔韻悠長,給觀衆餘音缭繞之感。這是棗梆特有的韻律。
2008年6月7日,棗梆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