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馬遜河地處南美洲北部,是世界流量第一的大河,也是全世界第二長的河流。亞馬遜河的流量高達每秒二十多萬立方米,單此一條河的流量,便占了全世界河流總流量的二成。整個河流總共有一萬五千餘條支流,橫跨了南美洲的大部分地區,也因為其支流衆多且分布廣泛,所以總長度至今也沒有定論,按照現如今的官方說法為六千四百公裡。
位于我國的世界第三長的河流長江,至今已經擁有了百餘座跨江大橋,而長度大于長江,流域面積更是比長江廣闊數倍的亞馬遜河流上,卻連一座橫跨河道的橋梁都沒有,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銅陵長江大橋
新來的朋友們可以點點關注哦。
一 河中兇物密集
其中一個原因,便是亞馬遜河流的可怕與兇險,在亞馬遜的河水中生活着多種水生生物,最為可怕的便是惡名遠揚,讓人聞之喪膽的食人魚,該種魚學名食人鲳,是水虎魚的一種。它擁有極為銳利的三角形牙齒,下颚十分發達,且生長有尖刺,是天生的捕食者。食人魚性情極為兇猛,且成群分布,一旦咬住獵物便絕不松口,然後通過扭動身體将肉撕扯下。1981年在奧比多斯發生了一起翻船事故,事故中有三百餘名落入水中的乘客,在食人魚群的攻擊下失去了生命。
亞馬遜食人魚
亞馬遜河中還生存着可怖的巨骨舌魚,這種魚體型極大,成年體長最高可達三米,體重二百千克。與其龐大體型相稱的,便是其巨大的力量,它僅需要甩甩尾巴,便能輕易地将成年男性的骨頭擊碎。
巨骨舌魚
在亞馬遜河内還有一種體積極小的小型魚類——寄生鲇魚,它還有一個可怕的稱号,叫做吸血鬼魚,不到一厘米的體長加上呈透明狀的身體,讓他成為河水中可怖的幽靈。這種魚沒有鋒利的牙齒或者毒素,無法對人類造成直接的緻命傷害,但它的鰓蓋上卻生長着成束的棘刺,會尋着人類的尿液氣味,從尿道進入人體。一旦被這種魚寄生,隻能通過手術才能取出,對于部分人來說,它的可怕程度甚至要比以上兩種魚還要高。
除了這幾種危險性極大的魚以外,還有數不勝數的兇惡物種盤踞在亞馬遜河中,大大增加了修橋的施工難度。
點點關注,我們接着開進。
寄生鲇魚
二 流域離散分布
除了河水中有大量兇猛的野生動物以外,亞馬遜河繁多的支流也是修橋的一大障礙,一萬五千餘條支流好似血管一般分散在大地上,河流沿岸便是成片的森林。諾大的亞馬遜雨林至今仍屬于原始生态系統區域,雨林内部情況複雜,氣候濕熱,這種條件極其适合動物與植物在其中生長繁衍,但卻不适宜人類居住。
在該地區居住的居民本就不多,分布還極為疏散,大部分都是以捕魚與打獵為生的雨林原住民,且因為此地的河流衆多分布極廣,不是修建幾座橋就可以穿過的。而且亞馬遜河的航道也非常的寬,河口處的寬度高達二百多公裡,比大部分的湖泊還要大了,若是在雨季,河道還要向外更拓展一大段,亞馬遜河也因此有了河海之稱。想要依靠橋梁來橫跨整片水域,所需要的人力物力以及耗費的資源不可計量,實用性也不強,單純從經濟效益來考慮的話,在此地修建橋梁還不如建造一艘小木船效率高。
亞馬遜熱帶雨林居民
三 河道經常變更
最後也是最為主要的理由,那便是因為亞馬遜河周邊地區的地質條件與氣候條件不利于修建橋梁。亞馬遜河流域總體呈現西部高東部低,南部高北部低的态勢,周邊均是海拔極高的山脈以及高原,亞馬遜河流域相較之下便是一個巨型的窪地。
亞馬遜河流域處于赤道附近,流域内大部分的地區都屬于熱帶雨林氣候,每年的降雨量都在兩千毫米以上。季節性的降雨使亞馬遜河經常泛濫,且因為該地相對較低的平均海拔,導緻了一旦到了雨季,降下的雨水便會迅速在亞馬遜河中堆積,原先的河道在雨水的沖擊之下不斷拓寬,部分土質松軟的地區甚至會擴大數倍。
想要在此處建橋,就需要預留極大的寬度來防止河道擴張,如此以來,便大大增加了橋梁的修築成本。亞馬遜河的河道甚至也會在水流沖擊之下變更,有可能修築橋梁的工程進展到一半時,一場暴雨降下,橋還在原地,河流卻已經走了。綜上所述,以亞馬遜河周邊的條件,根本就不适宜修建橋梁,這也是在這條河上至今沒有橋梁的原因。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