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位至14位為出生日期碼,此碼由6位數改為8位數,其中年份用4位數表示。
前6位為地址碼;第15位至17位為順序碼,取消了順序碼中對百歲老人使用的特定編号;第十八位為校驗碼,主要是為了校驗計算機輸入公民身份證号碼的前17位數字是否正确,其取值範圍是0至10,當值等于10時,用羅馬數字符χ表示。
從1985年,我國開始頒發第一代居民身份證,第一代居民身份證的号碼由15位數字組成,分别是6位行政區劃代碼+6位出生日期+3位順序碼,順序碼中最後一位用于區分性别,男的為奇數女的為偶數。第7位到第12位就是出生日期。
近年來,我國開始頒發第二代居民身份證,身份證号碼由第一代的15升級到18位,這18位數字分别是6位行政區劃代碼+8位出生日期+3位順序碼+1位校驗碼,順序碼中最後一位用于區分性别,男的為奇數女的為偶數。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