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祭天是古代流傳至今的傳統,冬祭的目的在于加強群體凝聚力,加強與自然界的聯系,歌頌祖先以求保佑,以及禳災祈福,人與自然的和諧等,這種傳統最早源于周朝,周代祭天的正祭是每年冬至之日在國都南郊圜丘舉行,圜丘祀天與方丘祭地,因地點在郊外,故也稱為郊祀,圜丘是一座圓形的祭壇,古人認為天圓地方,圓形正是天的形象,圜同圓,祭祀之前,天子與百官都要齋戒并省視獻神的犧牲和祭器,祭祀之日,天子率百官清早來到郊外,天子身穿大裘,内着飾有日月星辰及山、龍等紋飾圖案的禮服,頭戴前後垂有十二旒的冕,腰間插大圭,手持鎮圭,面向西方立于圜丘東南側,這時鼓樂齊鳴,報知天帝降臨享祭,接着天子宰殺獻給天帝的犧牲,将犧牲随同玉璧、玉圭、缯帛等祭品被放在柴垛上,點燃積柴,讓煙火高高地升騰于天,使天帝嗅到氣味,這就是冬祭,也叫禋祀。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