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寵物

 > 那山那人那狗相關電影觀後感

那山那人那狗相關電影觀後感

寵物 更新时间:2024-06-28 07:45:48

  那山那人那狗相關電影觀後感(那山那人那狗這部1999年的電影)(1)

  電影海報

  文|諸神的恩寵

  《從前慢》裡,木心寫道:

  記得早先少年時

  大家誠誠懇懇

  說一句 是一句

  清早上火車站

  長街黑暗無行人

  賣豆漿的小店冒着熱氣

  從前的日色變得慢

  車,馬,郵件都慢

  一生隻夠愛一個人

  從前的鎖也好看

  鑰匙精美有樣子

  你鎖了 人家就懂了

  文學評論家夏烈說,《從前慢》裡 ,“有一種美、一種好、一種樸素的精緻、一種生命的哲學。”大半個世紀過去,詩裡的“車,馬,郵件”,已成為昨日記憶。今天,是争分奪秒的時代,外賣晚到3分鐘,人們都會大發雷霆。

  許多人都懷念“從前慢”,都想要過“慢生活”,但面對升學、求職、養老等壓力時,“慢生活”就被抛到九霄雲外。好在,我們還有電影。電影藝術能實現人類的所有夢想,上至登月,下至“慢生活”。

  那山那人那狗相關電影觀後感(那山那人那狗這部1999年的電影)(2)

  片頭

  文藝電影《那山那人那狗》,拍攝于1999年,由霍建起執導。電影裡所呈現的生活方式,正是我們向往已久的“慢生活”。影片的主角,是一對父子,父親由老戲骨滕汝駿飾演,兒子由當時在中戲上大二的劉烨飾演。

  故事發生在20世紀80年代,地點在湖南西部的山區。由于身體原因,做鄉村郵遞員的父親要提前退休,兒子接替了他的崗位。兒子送信的第一天,父親決定親自陪兒子走一程。那條郵路,跋山涉水,父親已走了二十多年,深知其中的艱辛。一路上,三天的朝夕相處,消融了父子之間長久以來的隔閡。在美麗的鄉間景色中,父親學會了反省,兒子也深深地理解了父親。

  那山那人那狗相關電影觀後感(那山那人那狗這部1999年的電影)(3)

  湖南西部山區

  2001年,該片在日本上映後,好評如潮,觀衆多達25萬人,票房超過3.5億日元,成為當年日本票房最高的中國電影。截止2003年11月,該片在日本票房累計高達8億日元。不僅如此,它還榮獲了第25屆日本電影學院獎最佳外語片提名。

  這部93分鐘的影片,以散文化的叙事風格,帶我們穿越回30多年前的中國,讓我們重新體驗了一把《從前慢》裡的生活意境。

  那山那人那狗相關電影觀後感(那山那人那狗這部1999年的電影)(4)

  父與子

  01父與子:親情的隔閡,是許多家庭的通病 影片中,父親四十多歲,是即将退休的鄉郵員。兒子二十出頭,是高考落榜生。家裡除了父子倆,還有溫柔賢惠的母親,和一條喚作“老二”的狼狗。

  兒子要獨自去山裡送信,單程就要三天,且山路崎岖艱險。父親很不放心,提前畫好路線圖,但思來想去,還是決定帶上老二,親自陪兒子走一趟。

  天蒙蒙亮,父子倆帶着狗出發了。山路堪比蜀道。一路上,父親不住地叮囑兒子,哪裡的路難走,哪家要單獨送信等,生怕兒子出差錯。老二搖着尾巴,緊随在他倆身後,不離半步。

  那山那人那狗相關電影觀後感(那山那人那狗這部1999年的電影)(5)

  上路

  這條郵路上的一草一木,父親都很熟悉。兒子雖然年輕力壯,卻沒有任何經驗。上山時,兒子猛一回頭,發現父親不見了,立刻慌了神。正當他左顧右盼之際,叢林裡冒出一個人頭。原來,父親隻是去“方便”了。

  半天後,父子倆來到一座村寨。兒子滿以為會被村民們夾道歡迎,沒想到,等來的是空無一人的場院。兒子很失落,父親解釋道,村民都在地裡忙農活呢。等父子倆送完信,準備離開村子時,收工的鄉親們紛紛湧上來,歡送他們。望着一張張淳樸的笑臉,兒子首次體驗到了做鄉郵員的成就感

  那山那人那狗相關電影觀後感(那山那人那狗這部1999年的電影)(6)

  父親和五婆

  父子倆送信的第二站,是孤寡老人五婆家。五婆是位瞎眼的老婆婆,她的兒子幾年前死了,孫子自從上大學後,再也沒有回過家鄉。父親很同情五婆的遭遇,每次路過她家,都會坐一坐,陪她說說話。

  第三天一大早,父子倆繼續趕路。途中,大河攔住了去路。父親的腿有風濕病,不能沾冷水。于是,兒子先把郵包背過河後,又返回來親自背父親過河。趴在兒子背上時,父親突然傷感起來。那一瞬,他想起兒子小時候的許多情景。這些年來,他一直忙于送信,和兒子鮮少溝通,以至于現在父子之間竟無話可說

  那山那人那狗相關電影觀後感(那山那人那狗這部1999年的電影)(7)

  過河

  淌過河後,父親問兒子,“你脖子上怎麼有個疤?”兒子說,那是他15歲那年,下地幹活時,不小心被犁頭刮傷的。父親聽後很内疚,為了化解尴尬,便将自己正在抽的旱煙遞給兒子。兒子接過煙,抽了兩口,感受到了父親深沉的愛。然而,當兒子想和父親親近時,父親卻岔開了話題,去找老二了。

  過了一會兒,兒子說:“爸,該走了。”說完,便起身先走了。這時,父親激動地對老二說:“你聽見了嗎,他喊我爸。”就是說,在這之前,兒子從未喊過他一聲“爸”。

  深夜,父子同鋪。望着酣睡中的兒子,父親欣慰地笑了。他想起多年前,他們一家三口在田野裡其樂融融的情景,頓時覺得無比幸福。

  那山那人那狗相關電影觀後感(那山那人那狗這部1999年的電影)(8)

  父子同鋪

  人們常說,父愛如山。父子之情,可能是人類世界裡最複雜的情感之一。父親沉默寡言,不善于言辭。兒子對父親又敬又怕,想走近卻又不敢。這種微妙的關系,是典型的中國家庭親子關系。在朱自清的《背景》中,也能看到類似的情感。父親拖着臃腫的身體,辛苦地鑽過鐵栅欄,就是為了給朱自清買一兜橘子,好讓他路上吃。朱自清的父親和影片裡的父親,一個給兒子買橘子,一個陪兒子送信,他們對兒子的愛,深沉厚重,何其相似。

  中國老一輩的父親們,普遍沉默寡言,不善于表達愛。這和性格有關,也和時代有關。由于長期沉默,他們往往會被家人誤解。然而,當我們長大後,有一天終會理解父愛的深沉博大。父親這份沉甸甸的愛,目的隻有一個——就是要為孩子遮風擋雨。

  那山那人那狗相關電影觀後感(那山那人那狗這部1999年的電影)(9)

  父與子

  02郵包與郵路:使命的傳承,靠一代代人的堅持 父親最終決定陪兒子走一程,一方面,是不放心兒子,另一方面,更是擔心那些信件。要知道,郵包裡的每一封信,都是鄉親們的寶貝,萬一兒子送信出了差錯,父親會内疚死的。

  父子倆一路上山、下山、淌大河、穿麥田……在和父親的交流中,兒子感受到了父親對這份職業的熱愛,這讓兒子很慚愧。為什麼?因為兒子想接替這個崗位的出發點是,鄉郵員是“國家幹部”,鐵飯碗讓他覺得很有面子。

  那山那人那狗相關電影觀後感(那山那人那狗這部1999年的電影)(10)

  給鄉親們送信

  影片中,父親雖然快退休了,但對工作仍懷有強烈的責任感。山上途中,他“方便”回來時,見郵包沒了,趕忙問兒子:“郵包呢?”在他眼中,郵包重于泰山。

  父親送信,常年淌河,患上了風濕。遇到大河時,父親叮囑兒子,讓他把郵包頂在頭上,以免郵包被河水弄濕。信,是鄉親們的寶貝,不能有半點差池。正是懷着這份責任感,父親一幹就是二十多年,從未叫苦。

  在杳無人煙的山路上,遠處駛來一輛汽車。兒子很興奮,說不如搭順風車,這樣就能早點到達目的地。但父親堅決不同意,還說“這麼走踏實。”這個橋段,讓人聯想到《西遊記》。孫悟空一個筋鬥十萬八千裡,但最終,他還是跟着唐僧一步一個腳印地走去西天,取回真經。可見,人能看見的捷徑,都不是捷徑。真正的捷徑,在人的心靈深處,它叫虔誠。

  

  老二叼回信件

  第三天,父子倆終于來到最後一站。在無人的廊道裡,兒子把郵包打開,準備整理信件。這時,一陣狂風襲來,有幾封信頓時被吹遠。原本坐着的父親突然起身狂奔,想要追回飄飛的信。兒子被父親的舉動震驚了,他沒想到,父親竟然會不顧一切地去追信!遠處,父親一不留神,狠狠地摔倒在地。老二追上去,最終叼回了那些信。這時,父親才松了一口氣。

  送信之路,也是人生之路。一路上,父子倆見識了各種景,各種人。走完這一趟後,父親将徹底退休。此時,他内心很失落。次日,兒子獨自出發前,反複叮囑父親,讓他幹農活時别下水,母親的病要注意什麼等。這一幕,和電影開頭的場景恰好相反。電影開頭,父親對兒子不放心,而此時,變成了兒子對父親不放心。

  那山那人那狗相關電影觀後感(那山那人那狗這部1999年的電影)(12)

  兒子獨自出發

  清晨,兒子鄭重地背起郵包,戴上鬥笠,在霧霭中出發了。父親站在家門口,望着兒子的背影,百感交集。老二圍在他身邊,不肯遠去。父親摸了摸老二的頭,一使勁,将它推向前方。老二像聽到了命令,撒腿就去追趕漸行漸遠的兒子。

  影片圍繞送信展開。在許多人心裡,郵遞員是一份很不起眼的工作。而追溯起來,我國的郵驿曆史已達3000多年,現代意義上的郵遞員,産生于19世紀初的英國。影片中,父親陪兒子送信,看似送的是信,實際裡面包含着對郵政事業的深厚感情。父子送信,是兩代人之間的接力賽,若沒有這份熱愛,根本堅持不下來。

  那山那人那狗相關電影觀後感(那山那人那狗這部1999年的電影)(13)

  過河

  03城市與鄉村:“文明”沒有定義,敬畏萬物就是文明 巨大的郵包裡,裝着上百封信。每一封信,都寄托着一份思念。信,是村民們和外界溝通的唯一方式,信裡,有他們的喜怒哀樂、悲歡離合。

  空巢老人五婆,每天坐在小闆凳上,倚着大門,等有人來看望她。而她等來的,隻有鄉郵員。父親每次路過五婆家,都會給五婆帶去一封她孫子的信,信裡還夾着十元錢。但其實,那封信是父親僞造的,錢也是他自己的。父親給五婆讀信時,看到她欣慰的表情,便覺得是莫大的安慰。兒子一開始很不理解父親,但當五婆拉起他的手,就像奶奶一般和他說話時,他瞬間懂了。原來,維系人與人之間情感的,并不是一封信或十元錢,而是一種細膩的溫柔。

  那山那人那狗相關電影觀後感(那山那人那狗這部1999年的電影)(14)

  兒子與五婆

  五婆的孫子,是山裡唯一的大學生。走出大山後,就再也沒有回過家鄉。畢業後,他獨自去深圳闖蕩。孫子不願回鄉,可能是受夠了貧困,也可能是不想再面對親人。無論如何,不能簡單地用“孝與不孝”來給孫子“定罪”。孫子有自己的世界,他有他的自由。五婆和她的孫子,是中國社會轉型時期無數人的縮影。在社會的巨大變遷中,有人失落,有人興奮。

  從五婆家出來,經過一片麥田時,侗族姑娘的燦爛笑容吸引了父子倆。父親和姑娘一家是老相識,兒子卻是第一次見姑娘,兩個年輕人剛一見面,就互生好感,但誰也沒有點破。

  那山那人那狗相關電影觀後感(那山那人那狗這部1999年的電影)(15)

  侗族姑娘

  侗族女孩帶着父子倆回了家,然後開始準備晚飯,她一邊聽收音機,一邊燒火做飯。突然,她把碗倒扣在收音機上,歌曲立刻變成了立體聲。這裡有兩個有趣的細節,一是女孩聽的是外國流行歌,二是她将碗倒扣在收音機上。從這兩件小事裡,能看出山裡人有多向往外面的世界,而且山裡人并不愚昧,至少,他們懂得共振原理。

  夜晚,侗族山寨舉行了一場盛大的婚禮。看着男孩女孩歡快的舞姿,父親眼角淚光閃爍。他想起二十多年前,自己和妻子的愛情。那時,妻子的老家也在大山裡。他們相識于送信途中,一頭牛是媒人,最終兩人結婚生子。這麼多年來,妻子對家庭無怨無悔地付出,而他一年到頭隻顧送信,一想到妻子,他既感動,又羞愧。

  那山那人那狗相關電影觀後感(那山那人那狗這部1999年的電影)(16)

  父親和母親的愛情

  第三天,父子倆上山時,轉娃早早地就在山頂迎接他們。轉娃是山裡的農家子弟,剛辍學不久。憑借他扔下來的那根繩索,父子倆從山底爬到了山頂。轉娃雖然不再上學,但一心想當記者。他說,自己想把大山裡的事情報道出去,讓外面的人們更多地了解大山。從轉娃身上,能看到山裡人的心聲。

  繩索、水缸、油燈、織布機、老竈台……這些昔日的鄉村圖景,離我們已日漸遙遠。如今,鄉村變成了小城市,小城市變成了大城市,而大城市呢,變成了超級城市。但一直以來,許多人心中都有田園夢。城市文明與鄉土情懷猶如孿生兄弟,讓人們徘徊其間,難以取舍。

  那山那人那狗相關電影觀後感(那山那人那狗這部1999年的電影)(17)

  鄉間美景

  孤獨的老人、美麗的姑娘,舊式的愛情,勾起了我們對過去美好生活的回憶。看這部電影時,心裡會湧起一股暖流。那是我們血液裡對故鄉的眷戀。一路上,兒子的收音機裡放着姜育恒的《驿動的心》,蔡琴的《恰似你的溫柔》等。這些流行歌和沉默的大山形成了強烈反差。讓人又惆怅,又懷戀。

  影片通過多重對比,想告訴觀衆:文明,不應僅僅和城市綁定。真正的文明,是對萬物懷抱敬畏之心。

  那山那人那狗相關電影觀後感(那山那人那狗這部1999年的電影)(18)

  父與子

  04尾聲:緻我們再也回不去的故鄉 影片中,父子之間的幾場對話,是電影的點睛之筆。

  有一場戲,是父子倆在泡腳。兒子說:“山裡人祖祖輩輩住在山裡,除了大山,什麼也沒有。”父親聽後,馬上反駁說:“誰說沒有?山裡人還有想頭,也叫理想,越苦越有想頭……人有想頭,什麼都有。要是沒有想頭,再好的日子,也沒有滋味。”父親說,二十多年的送信經曆,接觸的人多了,經曆的事兒多了,就覺得有一種情義在,就覺得越來越有幹頭了。不沖别的,就沖這份鄉情。此時,兒子已經完全理解了父親。

  影片結尾,清麗悠遠的音樂緩緩響起。晨曦中,兒子背着巨大的郵包,和老二一起,走過石橋,走過土路,消失在大山深處……

  那山那人那狗相關電影觀後感(那山那人那狗這部1999年的電影)(19)

  兒子獨自出發

  看到這裡我們會發現,生活的本質,不是生活節奏快與慢的問題,而是永遠都要腳踏實地地前行。人要生活,而不是活着。真實的生活,需要有一種“想頭”。想頭,即信念。

  這部電影裡,導演沒有玩任何高科技,隻是老老實實地講故事。故事充滿溫情,讓人如沐春風。看完電影,讓人不經沉思:今天,社交媒體能拉進人與人的地理距離,卻無法拉進人與人的心靈距離。人要想回歸真實的生活,就必須要用心去感受一切。

  電影是光影藝術。該片除了故事美、景美、人美外,攝影和音樂也非常了得。每一幀都宛如油畫,而插曲空靈、悠遠,猛一聽,以為是雅尼的作品。影片結束時,才發現作曲人是“王曉鋒”。

  那山那人那狗相關電影觀後感(那山那人那狗這部1999年的電影)(20)

  兒子

  音樂人鮑勃·迪倫唱道:“一個人要走過多少路,才能稱為真正的男子漢。”鄉村郵遞員,是愛的使者,也是生活的見證者。《那山那人那狗》裡,有父子親情、鄉土情結、舊式愛情等,但最核心的主題,是成長。三天的旅途中,兒子不斷成長,父親也在不斷成長。

  人生之路上,我們步履不停。每個人都走在“送信”的路上。每個人,都是自己的“鄉郵員”。

  (全文完)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寵物资讯推荐

热门寵物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