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知識

 > 書香潤我心悅讀伴成長

書香潤我心悅讀伴成長

知識 更新时间:2025-02-23 03:34:24

書香潤我心悅讀伴成長(讀厚一本語文書)1

■品讀行“大白”老師柳波在新快報聯合主辦的未來領讀者活動上扮演曹操朗讀《短歌行》。 新快報記者 龔吉林/攝

書香潤我心悅讀伴成長(讀厚一本語文書)2

■品讀行創始人、語文教學總監劉靜鋒給學生上課。

書香潤我心悅讀伴成長(讀厚一本語文書)3

品讀行倡導“讀厚一本語文書”

新形勢下“大語文”如何學習?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生處有人家”“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從朗讀古詩詞開始開啟語文課,這樣的課堂你喜歡嗎?上期新教育,本報聚焦“大語文”,在部編教材改革、“3 3”新高考持續推進的影響之下,語文教學創新從校内延續到校外。本期新快報将探訪一位特别的嘉賓柳波,在他及他的同伴身上,或能帶給我們一些關于如何學習語文的思考。

8月18日,在由新快報社聯合主辦的“未來領讀者”全民閱讀大賽城市決賽中,柳波以曹操扮相朗誦《短歌行》征服評委獲得廣州賽區金獎,令人耳目一新的創意背後,是他另一個身份的影響——廣州樂學品讀行語文教師,課堂上他是“曹操”、也是“範仲淹”,帶領學生一起樂學語文。

■新快報記者 黃婷 陳思陶

A

從朗讀經典中

開啟樂學語文體驗

“在古詩文中,對雨的描述有很多種,有人憂、有人愁、有人喜,面對‘春雨’,憂國憂民的杜甫終于高興了一回。”每周日中午12點,柳波的語文課準時在品讀行東湖校區開始,正式上課之前,朗讀聲已在課室響起,我們的探訪便從這裡開始。在這裡“領讀者”柳波被學生親切稱為大白老師。

随着大白老師數語介紹,一首《春夜喜雨》躍入課堂,“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随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從雨到自然,從人到萬物,将兩者聯系起來的是唐詩宋詞裡的“山中訪友”: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生處有人家;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學生的朗讀一首接着一首,柳波不時做注解。

讀詩讀詞,講台上的大白老師曾夢想做脫口秀主持人,後在教書育人中找到舞台,他曾背誦《嶽陽樓記》,讓學生感到好似範仲淹現身;也曾以曹操示人,配以千年古韻朗誦經典名篇,學生在朗誦裡享受古詩文帶來的有情、有趣。

有意思的是,不隻大白老師,這樣的體驗同樣出現在品讀行每一堂語文課上。在這裡,學生們從朗讀經典中開啟樂學語文體驗。

B

在時代語言裡

感受文字的鮮活多變與表達

領略完山中訪友的意境,從古代穿越回到現代,時代語文是以大白老師為代表的品讀行課堂另一個鮮明的标簽。

不變的經典是語文學習的寶庫,然而時代在變,同樣鮮活的語文,需要與時代接軌,這便有了“時代語文”概念。翻開學生的随堂講義,《創造101》《摔跤吧爸爸》,海底撈文案,素材鮮活,内容多元。

從百度創始人李彥宏的招聘标準,科比“淩晨四點的洛杉矶”的努力宣言,到《媽,你就不能多掙點錢嗎!》的青春期怨怼,孩子們接收了時下流行、多變的語言熱點和社會議題。

據悉,這些精編内容由品讀行教師團隊負責,每周由不同老師負責從網絡爆款、報刊書籍、時事熱點中甄選素材,編寫成适合孩子學習的内容入選講義,并每天同步發送至時代語文内容家長學習群,鼓勵家長和孩子一起閱讀讨論,創造語文學習的家庭氛圍。

語文學習,厚積薄發,最終目的為運用。課堂上,學生亦在朗讀中感受、分享語文随時代變化的鮮活一面,為他們提供更具新鮮感的寫作素材,豐富語文學習廣度。

C

用寫作分享表達最真實的感官與自己

朗讀經典,品時代語文,在完成這兩步規定動作之後,學生課堂學習正式開始。圍繞雨的主題,李商隐《夜雨寄北》中“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下雨時你聯想到的是什麼?課堂上大白老師引導學生浮想這樣的畫面并自由表達。

如果說朗讀經典和樂享時文為輸入、積累,語文學習亦離不開輸出、表達。一方面有老師的随堂引導,另一方面是課堂深化,比如20分鐘微寫作,或閱讀分享。

在大白老師的課堂上,他引導學生在寫作中“找到自己,找到快樂”;而在廣州樂學品讀行語文教學總監劉靜鋒的課堂上,他鼓勵學生上台進行小演講,分享自己喜歡的一本書、一首詩或一句名言。值得一提的是,這也是品讀行課堂的重要環節:每堂課有5-6位學生上台分享,每學期每學生有3次機會展示。

在劉靜鋒看來,求學、考試隻是孩子人生經曆中的一個階段,在未來的舞台上,面對機遇挑戰,他們需要有邏輯的語言表達自己的觀點态度,“語文能力是綜合能力的體現,需要反複鍛煉,我們希望通過課堂分享、寫作,培養他們文字、口頭表達能力,為未來争取更多機會。”

對話

品讀行創始人、語文教學總監劉靜鋒:

将課外知識和課本串聯起來

打破了斷裂式語文教育

課外培訓作為校内學習的補充,在當前形勢下如何輔助學生學習語文?各機構給出的答案是——創新課程體系,重新布局大語文。

作為近年來備受家長推崇的本土機構,大語文一直是品讀行的優勢,從其課堂來看,亦形成系統的教學體系,為此我們特别對話品讀行創始人、語文教學總監劉靜鋒,分享他對語文學習的思考。

業内稱劉靜鋒為“邦爸”,其鼓勵學生閱讀,倡導在閱讀中培養孩子對語文的興趣,提出“樂語文”概念。他告訴記者,品讀行的語文教學打破常規,選擇返璞歸真,在方向上與校内課程相輔相成,提出“讀厚一本語文書”; 在課堂形式上,則将經典朗讀、時文閱讀、寫作分享相結合,全方面帶動學生學習熱情。

劉靜鋒直言,大聲朗讀是品讀行始終堅持、鼓勵的課堂特色環節,全部年級都在踐行,朗讀選材圍繞“讀厚一本語文書”理念,選擇名家名篇。比如,孩子在課本中學習《山中訪友》,品讀行課程則設計“唐詩宋詞中的山中訪友”内容作為補充,拓展有杜牧《山行》,白居易《大林桃花寺》等内容;課本中學習魯迅作品,品讀行老師則帶領學生從少年閏土拓展到中年閏土,探究少年時期的歡愉對成年的影響,讨論閏土和少爺不同的學習機遇如何造就不同人生等内容。

“将課外知識和課本串聯起來,打破了斷裂式的語文教育,從而讓孩子形成課堂内外的共鳴、共振。”劉靜鋒認為,這樣的課程體系之下,既讓學生在心理上接受學習、挑戰更廣博精深的語文知識,又在行動上提升學習效率,自然而然達到校内成績和課外能力雙提升。

記者手記

以包容樂學心态接納語文 探索更廣闊的語文世界

“雲溪初起日沉閣,山雨欲來風滿樓”“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霧凇沆砀,天與雲與山與水,上下一白”……師生共讀,琅琅書聲,這是品讀行課堂的開始,也是貫穿課堂的特色。

每節課花15-20分鐘朗讀,20首古詩詞、20條名句、1篇古文、3-5篇時代文,日積月累,厚積薄發,相信于每一個參與的學生來說,是難得的體驗更是一種沉澱。

由經典到時代文,從課堂到課外。“語文要走出課堂,走進生活”,這是廣州某名校高中從業近20年語文教師給出的答案,也如品讀行創始人劉靜鋒的思考,求學考試隻是人生的一段經曆,最終要教予學生的是邏輯的表達、書寫的能力。

由此,語文不僅是一門學科課程,更是一種綜合能力、文化素養、人文氣質的體現,認清這個事實,思路會開闊許多。以品讀行來說,其大語文圍繞“讀厚一本語文書”,打破固有想象,從課本的學習到課外的延伸,從經典跳躍至更廣博的語文世界,從成績的提升到語文本質運用,這也給了家長學生另一個維度的選擇。

随着新高考3 3模式改革、新課标與部編教材的推進,未來學生們必将投入更多的時間、精力學習語文。既如此,不妨以更包容、樂學的心态接納語文,探索更廣闊的語文世界,打造更有素養的人生。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知識资讯推荐

热门知識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