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科創與城市雙驅動?日前,中信證券、華泰證券、中金公司、海通證券與國泰君安等五大券商相繼發布公告稱,發揮資本市場融資中介功能,支持服務實體經濟,助力高質量發展服務實體經濟是金融業的本源縱觀上述5份公告,推動綠色金融發展、助力科技自立自強等是券商服務實體經濟的重要着力點,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關于堅持科創與城市雙驅動?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參考一二希望能幫到您!
日前,中信證券、華泰證券、中金公司、海通證券與國泰君安等五大券商相繼發布公告稱,發揮資本市場融資中介功能,支持服務實體經濟,助力高質量發展。服務實體經濟是金融業的本源。縱觀上述5份公告,推動綠色金融發展、助力科技自立自強等是券商服務實體經濟的重要着力點。
南都灣财社記者采訪中,分析人士稱,加強券商服務,可以進一步暢通企業尤其是科技企業的直接融資通道。未來,券商的發展須與實體經濟更加緊密結合,并圍繞科創、綠色、數字化等領域提供更好的服務,而與實體經濟相關度不高、資金在金融體系内部循環的經營活動有望大幅減少。
多種方式支持實體經濟
從公告來看,上述5家券商從多個領域闡述了當前服務實體經濟的成效。
例如,在發揮資本市場融資中介功能,助力科技、資本與實體經濟高水平循環上,中信證券表示,公司積極融入創新驅動戰略,通過價值發現、保薦承銷、财務顧問等投行服務,服務新經濟和創新企業通過資本市場做大做強。2022年1-9月,公司完成境内股權承銷金額人民币2609億元,市場份額20.4%,承銷金額同比增長28.8%;完成境内債券承銷金額人民币11701億元,市場份額5.96%,承銷金額同比增長4.5%;完成境内通道類并購交易金額人民币729億元,市場份額31.3%,交易金額同比增長99.2%。
在直接股權投資以及私募股權投資基金上,2022年1-9月,中信證券投資公司新增自有資金股權投資人民币47億元,主要投向新能源、半導體、新材料、先進制造、新型醫療器械等領域,重點關注具有戰略性、全局性、前瞻性的重大項目。金石投資公司通過私募股權基金投資近30家企業,投資金額逾人民币50億元,主要投向高端化工、太陽能電池、工業互聯網、智能駕駛等領域,投資支持的多家企業在産業鍊關鍵環節解決了“卡脖子”問題。
而在持續加大支持産業轉型升級和結構調整力度上,華泰證券表示,公司繼續聚焦生物醫藥、新能源、醫療機械、高端制造等行業,積極引導資本流向,助力優質企業做大做強。公司通過股票質押、定向增發、員工持股、股權激勵等方式,助力企業升級産業設施、擴大項目投資、補充運營資金等,今年前三季度,累計為51家上市公司股東提供人民币218億元金融服務。
“證券公司服務實體經濟最主要的形式,是為企業利用股票、債券等金融工具直接融資提供中介服務,也有資産管理、股權投資、并購重組等其他服務。”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金融與現代産業研究所副所長餘淩曲對灣财社記者表示。
着力推動綠色金融發展
堅持貫徹落實綠色發展理念,積極參與推動發展方式綠色轉型,充分發揮全業務鍊協同和客戶全生命周期服務專業優勢,持續賦能綠色低碳産業發展。
雖然上述證券公司強調的重點有所不同,但在多家券商的公告中,“綠色金融”是一個共同的關鍵詞。
其中,中信證券表示,公司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服務構建低碳綠色與鄉村振興經濟體系。2022年1-9月,公司積極落實碳達峰、碳中和服務要求,加大綠色産業投入,承銷綠色債券(含碳中和債)91隻,承銷金額442億元,同比增長88%;其中,承銷碳中和債19隻,承銷金額人民币55億元。同時,中信證券推進鄉村振興債券等融資服務,助力鄉村振興。2022年1-9月,公司承銷鄉村振興債券18隻,承銷金額人民币49億元。
華泰證券稱,堅持貫徹落實綠色發展理念,積極參與推動發展方式綠色轉型,充分發揮全業務鍊協同和客戶全生命周期服務專業優勢,持續賦能綠色低碳産業發展。公司已經為多家新能源企業進行股權融資,并對綠色債業務不斷加大投入,2022年1-9月,公司共承銷綠色債券26隻,承銷規模人民币152.06億元。公司積極推進優質資産領域的資産證券化,發行ABS綠色金融項目人民币35.5億元。
海通證券表示,推動綠色金融發展,積極服務“雙碳”目标。公司通過“自上而下”的頂層設計和“自下而上”的市場實踐,在機制建設、風險管理、專業服務等方面積極作為。10年來,公司發行綠色債券規模逾3000億元。
國泰君安稱,踐行新發展理念,有力支持實體經濟綠色高質量發展。積極落實公司《踐行碳達峰與碳中和行動方案》,2022年前三季度共發行49隻綠色金融債券,融資規模783億元;持續推進FICC碳金融業務,2022年前三季度交易量超340萬噸。
持續助力科技創新
線上平台高效鍊接中小企業投融資等需求,提升金融服務的普惠性和便利性。
“科技”是另一個關鍵詞。海通證券表示,3年來,公司在科創闆業務領域積極布局,服務了一批核心技術突出、市場認可度高的科技型企業,在TMT和醫療健康領域成功打造了海通投行品牌。前三季度共保薦完成26單IPO,實現融資377.50億元,市占率分别為8.55%和7.76%,挂牌數量和融資規模分别位居市場第三名和第四名,繼續保持市場領先地位。
此外,海通證券成立長三角G60科創走廊科技成果轉化基金,總規模100億元,首期20億元,助力長三角科技企業創新成果落地轉化。
中金公司表示,公司通過“中金雲投行”等線上平台,高效鍊接中小企業投融資等需求,提升金融服務的普惠性和便利性。公司圍繞科技創新、産業鍊創新鍊等開展前瞻性、系統性研究,出版了《創新:不滅的火炬》等研究成果,積極探索我國科技創新的發展之路,為國家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貢獻智慧。
券商經營發展之路
“要發揮金融監管部門考核的‘指揮棒’作用,通過更加科學考核指标的設立,引導金融機構将金融投放到實體經濟的重點領域。”
中國政法大學商學院資本金融系教授胡繼晔對灣财社記者表示,服務綠色金融,助力科技創新,是券商一直以來發展的重要指引。“券商作為上市公司和投資者之間的市場中介,為企業直接融資提供更好服務,助力上市公司做好信息披露工作,為投資者提供更透明的直接融資信息。”
未來,券商如何發展?餘淩曲認為,券商的經營發展要與實體經濟實現更加緊密結合,圍繞科創、綠色、數字化等領域提供更好服務,與實體經濟相關度不高、資金在金融體系内部循環的經營活動會大幅減少。
餘淩曲也提醒道,金融服務實體經濟不能完全指望金融機構的自我約束,“要發揮金融監管部門考核的‘指揮棒’作用,通過更加科學考核指标的設立,引導金融機構将金融投放到實體經濟的重點領域。”
采寫:南都灣财社記者 王玉鳳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