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減少評判之聲,傳播理性訊息。學生行為改變的原動力來自于内心,而很多教師的教育中,時常忽略了學生這種内在的理性和動機。當學生出現不太好的課堂表現的時候,有些老師傾向于用責備、要求、說教,甚至貶低、恐吓等形式使學生在情感上産生恐懼,因此迫于壓力而改變自身行為,但是這種方式直接否定了學生内心的真正感覺,久而久之,學生就會依賴他人來評判自我的價值。
2、适當表達憤怒,理性表達情感。教師不是聖人,教師有平常人所有的情感,不論是對學生的情感還是對自己的情感。老師的行為應該是自然而真實的,包括說話、行動,以及對學生的反應。但老師需要學習如何表達憤怒,甚至反感,而不會傷害學生的人格特質。
3、減少控制命令,促進學生自主。老師應避免使用命令和強人所難的方式,因為直接、強制的命令容易引起敵意。相反,老師應該以邀請學生進行合作的姿态來達到一定的目的。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