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曆史。
它在古代不如前一日的寒食節重要,因為清明及寒食節的日期接近,民間漸漸将兩者的習俗融合,到了隋唐年間(581至907年),清明節和寒食節便漸漸融合為同一個節日,成為掃墓祭祖的日子,即今天的清明節。
寒食節亦稱“禁煙節”、“冷節”、“百五節”,在夏曆冬至後一百零五日,清明節前一二日。是日初為節時,禁煙火,隻吃冷食。并在後世的發展中逐漸增加了祭掃、踏青、秋千、蹴鞠、牽勾、鬥卵等風俗,寒食節前後綿延兩千餘年,曾被稱為民間第一大祭日。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