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李白的登黃鶴樓原文翻譯及賞析:
⑴李白的登黃鶴樓原文翻譯:
過去的仙人已經駕着黃鶴飛走了,隻留下空蕩蕩的黃鶴樓。
黃鶴一去再也沒有回來,千百年來隻看見白雲悠悠。
陽光照耀下的漢陽樹木清晰可見,更能看清芳草繁茂的鹦鹉洲。
暮色漸漸漫起,哪裡是我的家鄉?江面煙波渺渺讓人更生煩愁。
⑵李白的登黃鶴樓原文賞析:
這首詩是吊古懷鄉之佳作。詩人登臨古迹黃鶴樓,泛覽眼前景物,即景而生情,詩興大作,脫口而出,一瀉千裡。既自然宏麗,又饒有風骨。詩雖不協律,但音節浏亮而不拗口。真是信手而就,一氣呵成,成為曆代所推崇的珍品。傳說李白登此樓,目睹此詩,大為折服。說:“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題詩在上頭。”嚴滄浪也說唐人七言律詩,當以此為第一。足見詩貴自然,縱使格律詩也無不如此。曆代寫黃鶴樓的詩很多,但崔颢的一首七律,人稱最佳,請看他是怎樣寫的: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複返,白雲千載空悠悠。晴川曆曆漢陽樹,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意中有象、虛實結合的意境美。詩從樓的命名之由來着想,借傳說落筆,然後生發開去。仙人跨鶴,本屬虛無,現以無作有,說它“一去不複返”,就有歲月不再、古人不可見之憾;仙去樓空,唯餘天際白雲,悠悠千載,正能表現世事茫茫之慨。詩人這幾筆寫出了那個時代登黃鶴樓的人們常有的感受,氣概蒼莽,感情真摯。
氣象恢宏、色彩缤紛的繪畫美。詩中有畫,曆來被認為是山水寫景詩的一種藝術标準,《黃鶴樓》也達到了這個高妙的境界。首聯在融入仙人乘鶴的傳說中,描繪了黃鶴樓的近景,隐含着此樓枕山臨江,峥嵘缥缈之形勢。颔聯在感歎“黃鶴一去不複返”的抒情中,描繪了黃鶴樓的遠景,表現了此樓聳入天際、白雲缭繞的壯觀。頸聯遊目騁懷,直接勾勒出黃鶴樓外江上明朗的日景。尾聯徘徊低吟,間接呈現出黃鶴樓下江上朦胧的晚景。詩篇所展現的整幅畫面上,交替出現的有黃鶴樓的近景、遠景、日景、晚景,變化奇妙,氣象恢宏;相互映襯的則有仙人黃鶴、名樓勝地、藍天白雲、晴川沙洲、綠樹芳草、落日暮江,形象鮮明,色彩缤紛。全詩在詩情之中充滿了畫意,富于繪畫美。
2、登黃鶴樓原文: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複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晴川曆曆漢陽樹,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