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民俗

 > 端午節是端陽

端午節是端陽

民俗 更新时间:2024-11-13 08:23:41

端午節是端陽?來源:深圳特區報劉明武,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關于端午節是端陽?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參考一二希望能幫到您!

端午節是端陽(端午端陽一個節日為何兩個名字)1

端午節是端陽

來源:深圳特區報

劉明武

一個節日一個名字,這是正常。例如清明、冬至、春節。

一個節日兩個名字,這是非常。一個節日兩個名字有兩個特例:八月十五,又稱中秋節;端陽節,又稱端午節。

八月十五,雖然一個節日兩個名字,但是很容易解釋:八月十五,這一定名源于太陰曆的月序與日序。月亮曆即太陰曆。太陰曆一年分十二個月,第八個月的第十五日,就是八月十五。八月,屬月序;十五,屬日序。八月十五又稱中秋節,為什麼?春夏秋冬四時,每一時分三個月,三個月的月序命名為孟仲季。例如春季的三個月,分别命名為孟春、仲春、季春。夏秋冬三季,以此類推。八月,秋三月中序列第二,所以稱仲秋。八月十五,原本是仲秋節,民間稱中秋節。

端午、端陽,一個節日為什麼兩個名字呢?在中原文化中,是難以找出答案的。

《春秋左傳·昭公十七年》:“天子失官,學在四夷。”這句話是孔夫子說的,意思是:中原失傳的文化,應該向四夷學習。“失官”者,狹義上失去了設置官員的依據,廣義上失傳了文化傳統。中原失傳了的文化可以在四周找回來。孔夫子時代,中原還有如此廣大的胸懷。四夷之中,大有聖賢。舜,東夷人;文王,西夷人;這是《孟子·離婁下》的介紹。善于學習,善于向周邊學習,是中原的優秀傳統。沿着孔夫子的思路,可以在西南少數民族保留的天文曆法中找到端午、端陽的合理解釋。

端午、端陽,界定于兩種天文曆法:端午節,界定于北鬥曆;端陽節,界定于太陽曆。

北鬥鬥柄,一直在做無限循環的圓周運動。圓周運動過程中,鬥柄有一個指向變化問題。鬥柄指向變化在天上,春夏秋冬變化在地球上。《鹖冠子·環流》:“鬥柄東指,天下皆春;鬥柄南指,天下皆夏;鬥柄西指,天下皆秋;鬥柄北指,天下皆冬。”《鹖冠子》告訴後人,北鬥星鬥柄的指向,可以确定四時。彜族文化解釋,當鬥柄指向正南方,即子午線的午位時,這一天定為端午節。鬥柄循環,起始點在正北方,即子午線的子位。轉折點在正南方,子午線的午位。端午之午,指的是子午線的午位。端午之端,指的是鬥柄轉折的端點。

端陽節,屬于太陽曆。太陽回歸的前半年,北半球的氣候一步步變暖變熱。太陽回歸的後半年,北半球的氣候一步步變涼變寒。彜族十月太陽曆中有“一年分兩節,兩節分陰陽”之說,非常合理地描述了由太陽回歸而産生的寒暑變化。陰陽即寒暑,寒暑即陰陽,寒陰而暑陽。寒暑二氣即陰陽二氣的變化,有起始點有終結點。陽氣的變化,起始點在冬至,終結點在夏至。端陽,本義指的是陽氣之端。陽氣的終結點,恰恰是陰氣的起始點。陰陽二氣的變化,是“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的根本原因。

端午,是北鬥鬥柄循環的轉折點;端陽,是太陽回歸的轉折點。兩個名字,一個含義:這裡是天文的轉折點,這裡是氣候的轉折點。

端午、端陽,真正的含義指的是夏至;但是,夏至節并不在五月初五;五月初五,是中華先賢選擇了一個好記的日子。

端午、端陽節是因紀念屈原而産生的節日嗎?非也。紀念屈原,隻是端午、端陽節的附加意義而非本義。因為太陽曆、北鬥曆遠遠早于屈原。

“晚稻不能過立秋,過了立秋種也沒收。”這是今天湖南還在延續的種植民謠。立秋,是二十四節氣中的一個節氣。二十四節氣,屬于太陽曆。這句民謠告訴世人,沒有太陽曆就沒有人工水稻。中華大地上12000年的人工水稻,發現于湖南道縣。9000年的人工水稻,發現于洞庭湖岸邊的臨澧。7800年的人工水稻,發現于長江流域的河姆渡。人工水稻與太陽曆,是相互印證的關系。人工水稻證明,太陽曆遠遠早于屈原。

“觀乎天文,以察時變。”從天文到人文的轉化,是從時間之時開始。中華大地上的人文,是從精确的時間單位、循環的時間系統開始。過節的時候,是否應該理解節日背後的天文意義?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民俗资讯推荐

热门民俗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