縧蟲病是一種寄生蟲病,是由縧蟲在貂體内寄生繁衍而引發的疾病。
1病原及緻病方式縧蟲病是由縧蟲引起的。縧蟲寄生 于小腸内,種類多,常見的有犬縧蟲、線縧蟲和裂頭縧蟲。而裂 頭縧蟲常多見病貂體内。
裂頭縧蟲體一般為80毫米左右,呈乳白色,頭節長2 ~ 3毫 米,兩側壓扁并有兩個深深裂隙以便吸附于寄主腸道,沒有專門 的吸盤。
蟲體由許多節片組成,節片呈片狀或瓜子狀。縧蟲成 熟的節片脫落排出體外,散布蟲卵,污染環境,造成本病的擴大 傳播。縧蟲卵對外界環境抵抗力很強,潮濕處可生存很長時間。 陽光直射、熱苛性鈉溶液和石炭酸溶液能将其殺死。
2症狀由于縧蟲的寄生繁殖,并産生毒害作用,發生貧 血。
患貂發育受阻,營養的吸收功能減退,表現為生長遲緩、消 瘦、被毛粗糖。毒素侵害神經系統後,常發生抽搐、驚厥等神經 性症狀,并可能發生死亡。
3病理剖檢對典型病狀的病貂進行解剖觀察,可見屍 體血色很淺,泛蒼白顔色,表現出貧血症狀。剖開腸道,可見内 有數十條成團的縧蟲,阻塞小腸暢通,并使小腸黏膜遭到破壞, 黏膜有明顯破損,并出現腫脹充血,而且在縧蟲頭節固着部位呈 現卡他性炎症。
在其他髒器,沒有明顯的病理變化。
縧蟲病通過臨床觀察及剖檢鑒定,即可确診。然後即可對 症下藥,進行治療。
4診斷籠壁上有縧蟲節片、糞便檢查中發現縧蟲,或屍 體剖檢在小腸内發現蟲體,便可确診。
5防治不用未經無害化處理的非正常肉類如囊蟲豬肉 也叫痘豬肉飼喂貂。
縧蟲病流行地區捕撈的魚類應煮熟後喂。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