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男孩父母不同意女孩會怎麼辦

男孩父母不同意女孩會怎麼辦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21 22:15:42

男孩父母不同意女孩會怎麼辦(這些事父母早知為好)1

策劃執行|本刊編輯部 專家支持|曹懷甯(心理咨詢師)

如果你幸得千金,你希望她未來是什麼樣子?

很多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女兒有着優雅的舉止、平穩的情緒、好聽的聲音、好看的雙手,你希望她愛讀書卻不呆闆、懂禮儀卻不拘束、明事理而不自傲……所有關于女孩兒的美好想象,也許盡在你腦海裡,但你一定要知道:想養好一個女孩兒,想讓她能擁有幸福的人生,身為父母,你必須一切“盡早”。

生了女兒,就要“早早早”

這是為什麼呢?

是因為大自然在催促女孩兒。在嬰兒時期,女寶寶的大腦能力就比男寶寶發育早,女寶寶更早懂得用微笑或者啼哭吸引父母的注意。國際研究表明,男孩兒早期大腦語言區的發育水平晚于女孩兒,3歲半女孩兒的語言發育能力相當于5歲的男孩兒。女孩兒的社交能力,發展得也比男孩兒早。女孩兒天生對社會關系更加敏感,在6~12個月時,她們便開始學會與人互動以及平複情緒,同時會在小學階段更早擁有理解、表達、協商與合作的能力,而同齡的男孩兒則有些沖動貪玩,更喜歡探索事物而不是與人交往。女孩兒要比男孩兒早兩年進入青春期。似乎一夜之間,她們就擁了強烈的自我意識,開始尋求讓自己快樂的事物;而此時的男孩兒也許還沉迷于互相追跑玩鬧不可自拔,絲毫沒注意到身邊的女孩兒已經有了别樣的心思。

是社會環境在加速改變女孩兒。在過去的十幾年裡,中國社會處于轉型期,商品經濟得到了快速發展。然而,功利的商業世界逐漸意識到,在女孩兒身上獲利的可能性要遠遠大于男孩兒:女孩兒的身材、發膚、服飾、友誼、戀愛,甚至從幼時延伸到成年的焦慮,都可以從中獲得巨大的利潤。今天的女孩兒環顧四周,她們會發現,不論是媒介、廣告還是人們的看法,都對她們本該平靜、純淨的童年産生了不小的影響——它們讓焦慮和成熟提前來到女孩兒身邊。

是未來在呼喚女孩兒早早覺醒。澳大利亞著名心理學家史蒂夫·比達爾夫說:“養育強大的女孩兒需要父母早早開始。當有一日你離開,一個優秀的女人會繼續幸福地生活下去,并且将你教給她的一切,傳給她的後代。”具有文化知識底蘊、有獨立思考能力的女性,對一個家庭而言是至關重要的:她的性格、學識與見地會影響與上一輩的相處、夫妻感情、子女教育甚至孫輩的啟蒙,她甚至可以主導一個家庭三代人的走向。

面對更早做好準備去體驗這個世界的女孩兒,父母要很早就開始努力。現在的女孩兒們更需要父母的“護養”:一面幫她勇敢對抗那些可能帶給她們負面影響的思想和力量,一面給她們充足且健康的愛,讓她們成長為陽光、自信的女孩兒。

男孩父母不同意女孩會怎麼辦(這些事父母早知為好)2

這4件事,請盡早教會你的女兒

“女兒,不要辜負你的身體”

“曉米,我的好姐妹好像跟她男朋友‘那個’了。”“啥?噓……”曉米慌忙把施施拉進角落裡問,“真的假的?你聽誰說的?”施施歎了口氣:“那個男生把這事兒跟好幾個人顯擺了,我也是無意中聽到的。我的好姐妹特别愛她的男朋友,人家說啥是啥,她怕不上床,男朋友會失望然後跟她分手。”

“天哪,要是懷孕了怎麼辦?還有50天就要高一分班考了!”“她說自己吃了緊急避孕藥,就算做一次吃一次也肯定沒事兒。”曉米追問:“那她流血了嗎?他們用安全套了嗎?”“哎呀你還問!”施施有些不好意思,“你怎麼懂這麼多?學壞了哦!”“那個,我看電視上說的,這不是好奇嘛!”

一直以來,有一種偏見:壞女孩兒很懂得“性”,而好女孩兒對“性”一無所知。這樣的認識雖然在淡化,但女孩兒的性教育依舊處于匮乏的境地。據2013年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對3032名青少年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可供青少年了解性知識的有效渠道,“網絡”“書籍”“同伴”“傳統媒體”分列前4名,而“學校”和“家長”排在最後,隻占31.9%和30.5%。

相比男性而言,女性的身體——無論是外貌還是身材,自古以來就被視為一種資源,這種陳腐思想雖然在當今有所改善,但依舊影響頗深。這樣的事實決定了一個女孩兒從降生起,就必須面對“我應該如何對待自己的身體”這樣的命題。

其實,性教育是最好的身體教育,也是最好的情感教育。父母早早給予女兒積極良好的性教育,就能幫助孩子掌握必要的生理知識,從而讓她們懂得保護自己,更能借此機會傳遞出珍愛身體、尊重自己的正向價值觀。當一個女孩兒從小兒發自内心地

深信自己是值得被珍惜被呵護時,毫無疑問,她之後的人生将會一直擁有巨大的自信和力量。

但如果缺乏了這方面的引導,不谙世事的女孩兒可能會為青春期強烈的情感做出沖動的嘗試,比如過早發生性關系,或者因為不懂科學避孕,為一段不健康的戀愛而懷孕、流産;還可能會被混亂的外界聲音裹挾,一時貪圖享樂或愛慕虛榮而做出賣卵、裸貸等傷害身體和心靈的行為。後者的影響更為惡劣,當“身體可以作為工具或手段”的意識生根于女孩兒内心,就會潛移默化地降低她的自尊,讓未來的情感生活充滿坎坷。

所以,家有女孩兒的父母們不該在女孩兒的性教育上過分矜持、談性色變,而是該借這個機會與女兒好好聊聊身體,聊聊性對于女孩兒來說意味着什麼,幫助女兒樹立積極正向的自我認同。

男孩父母不同意女孩會怎麼辦(這些事父母早知為好)3

“女兒,外貌無法決定一切”

“我決定了,高考完就去動刀。醫院我早都打聽好了,開眼角加歐式全切。”看到思思這句話,微信群裡的七八個姐妹淘紛紛興奮了起來:“你先探路,我們随後跟上!”“我想削個腮,下颌骨太方顯得臉好大!”“我想做鼻綜合,網上說鼻子決定全臉的氣質。”“先來幫幫我!節食半個月了,餓得頭暈眼花也不見瘦呀……思思你當時減肥怎麼挺過去的?”

“硬扛,你得下狠心啊姐妹。我算是看清了,現在這個社會就是看臉看身材。就算不能當明星、當網紅掙大錢,在一堆學曆、能力差不多的人裡,誰不願意選好看的?”“思思說得對,我媽也說過,顔值高的嫁得也好。”

根據《南華早報》披露的一組數據,在2018年高達2000萬的中國醫美人群中,有20%左右的消費者出生于2000年之後,而某著名醫美品牌發布的白皮書顯示,2018年,每100名醫美消費者中就有19名是“00後”。毫無疑問,整形人群正在迅速向低齡化發展,而其中女生的比例為壓倒式的91%。

女孩兒的青春期要比男孩兒早兩年左右,性的成熟催使着女孩兒們較早關注自己的外表。幾十年前,少女們穿着簡單的牛仔褲就上街了,而今天的女孩兒往往要塗塗抹抹,非要把自己打扮得成熟漂亮才肯出門。網絡、廣告、時尚雜志無不在向女孩兒灌輸“外貌主義”的信息,結果就是:女孩兒們如今越來越把外貌當成關注焦點。

正如之前所說,外貌、身材自古以來被視為一種“女性資源”,現代社會競争激烈,年輕人就像一個個原子被抛在大千世界中,要倍加努力突出重圍。因此,大家自然會想要提升自己的各項競争力,美貌也被很多人視為一種“軟實力”,外貌焦慮因此誕生。

醫美整形技術讓美貌不再取決于基因,這對人類而言究竟是福是禍,目前還很難斷言。但可以肯定的是,如果一個女孩兒價值取向的天平向“外貌”嚴重傾斜,她的生活必然會離幸福越來越遠。因過分在意外貌而引發的心理問題,如厭食症、整形依賴、對外貌的強迫性懷疑等都在心理咨詢的案例占比中逐年走高。這些心理問題不僅折磨内心、傷害身體,甚至還會毀了一個人的事業和一生。

因此,父母們需要早早在女孩兒們的心裡埋下這樣一顆種子:“愛美沒有問題,但絕不要過分愛美。再深邃寬闊的雙眼皮也沒有開闊的眼界重要,這世上使一個女孩兒變得迷人且幸福的因素有很多,變美不是唯一的路,它甚至連重要都算不上。内心平和、積極向上才是通往幸福的康莊大道。”

“女兒,網絡裡時有陷阱”

下面是初三女生小語身上發生的真實故事:

放學後,小語鑽進公交車裡,沒等坐到座位上便打開了手機。她首先點開微博,“娛樂圈四小花同框,xx輸了”“反手摸肚臍挑戰,看你是不是小腰精”……心煩意亂地看了20分鐘後,小語打開微信,學校裡的槐花開了,她拍了一組照片發朋友圈,已經有十幾個點贊了。

“你怎麼又拍花了?”同學小荷突然評論。“這話什麼意思?她也經常曬照片啊!”小語生氣地點開小荷的朋友圈,“一片空白?屏蔽我了?”小語又打開豆瓣和人人網,小荷果然不在好友列表裡。“取關我?怎麼回事?”小語有些沮喪,她安慰自己不必過分在意,小荷又不是最親密的朋友,但還是一邊不斷翻閱着手機裡的各種軟件,一邊想着原因……

根據英國《人格與個體差異》雜志通過調查3.1萬 名參與者後發布的數據顯示:總體而言,女性花費在各種網絡社群和社交軟件上的時間要比男性多出17%,且女性的社交焦慮明顯高于男性——包括與陌生人互動、表達不滿與批評反應等方面。

當今社會的文化中,男性崇尚權力和地位,女性傾向于在人際關系中建立個人價值。未成年人在使用社交網絡時,這種分化也十分明顯:男孩兒在網上發布内容多是為了表達,而女孩兒在網上發布内容,更多地是為了獲得認同。所謂關心則亂,越是在意的東西越容易引發焦慮,點贊、粉絲、評論……原本“感覺至上”的社交變得殘酷,也讓心思敏感細膩的小女孩兒更加焦慮,連發個朋友圈也成了人際關系的檢驗:朋友為什麼取關我?這條留言是什麼意思?

如今網絡和社交軟件的使用也十分“低齡化”,很多孩子在10歲之前就有了自己的微信。很多父母的擔憂可能僅僅停留在網絡有害信息的層面上,卻不知,如果一個女孩兒在讀書時便長期處于“點贊即好友,差評即陌路”的網絡形态社交氛圍中,她将很難體驗到人性的多面與立體,也容易時常為小事而感到焦慮,這必定會對她今後邁入社會交友、婚戀和工作産生負面影響。而這些事情,都需要父母未雨綢缪、提前引導。

“女兒,不要将年齡當成自己的第一标簽”

“鑫鑫姐,你怎麼了?”看到坐在咖啡館裡滿面淚痕的表姐,敏敏吓了一跳。“我分手了,嗚嗚……”“沒事沒事,我就覺得那男的配不上你,你值得更好的!”“下個月是我30歲生日,本打算訂婚也算趕上個‘末班車’,全完了……”鑫鑫發洩似的一直哭訴:“還記得小時候咱院裡的黃阿姨吧,30歲之後就再也沒人娶她了。我上學晚一年,爸媽愣是讓我跳了一級,生怕我畢業晚耽誤找工作、找對象,怕我跟黃阿姨一樣被‘剩下’……”

敏敏想安慰,卻不知說什麼,她的爸媽也曾拿“黃阿姨的悲慘經曆”教訓過她,她小時候就覺得“30歲”與“衰老”是一回事,她雖然經常調侃自己是個“90後老阿姨”,但面對即将到來的30歲,她也與表姐一樣無所适從。

無論是否願意接受,在婚戀市場中,女性的美貌和生育能力是男性最在意的兩個方面。而美貌與生育年齡都會随着年齡的增長而衰退,因此女性的年齡便被人們密切關注,因此引發焦慮。

其實,人人都有年齡焦慮,但不同的是,男性的年齡焦慮多來自财富和地位沒有随年齡相應增加,而女性的年齡焦慮多來自喪失美貌,以及沒有“按時結婚生子”。社會在“戀愛結婚成家生娃”這個命題上,給了女性比男性更大的壓力,甚至讓女性都産生了緊迫感:仿佛女孩兒最寶貴的東西就是青春,一切要“抓緊”。

可是,女性的價值絕不僅僅體現在青春美貌、生兒育女上,無論兒時還是成年,女孩兒都可以像男孩兒一樣愛學習、不将就,以自己的能力作為自我價值的立足點。如果你希望自己的女兒能不被世俗價值觀捆住手腳,勇敢地活出自己,就要早些在她内心播下男女平等的種子,早早讓她意識到:她的生活可以有更多可能,這樣女孩兒内心才會長出一棵茁壯的大樹,會支撐自己的夢想。

爸爸和媽媽——女孩兒幸福人生的初始密碼

養育女孩兒,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想讓你的女兒變得有趣、可愛、健康、強大,其實關鍵的鑰匙就在父母手裡。

媽媽是女兒天然的榜樣

毫無疑問,母親在養育女兒的過程中,是起到核心作用的人。對于女孩兒來說,母親是她生命中出現的第一位同性,而且将作為最重要的榜樣貫穿于她的成長經曆之中。身為女孩兒的母親,要做到:

注重言傳身教,要意識到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将影響女兒對于“女性”這一概念的理解和定義。家有女兒的母親,你是否與伴侶抱怨多過溝通?你是否總是默默付出而非把愛說出口?你是否過度在意容貌而非能力?你是否也沉迷于手機和網絡?你是否能用正确的方法排解負面情緒,而非一味指責或隐忍……這些點滴都将成為你女兒的一部分。

母親最好與女兒發展出“既是母女又是朋友”的關系。養育男孩兒,母親更多地需要“适當放手”,而對于女兒,母親更應該承擔起“支撐”的角色。這樣可以幫助女兒更順利地度過生命中那些迷茫混亂的時刻,她會感到自己背後有依靠、有人傾聽、有人引導。

為女兒營造溫馨的家庭氛圍。女孩兒比男孩兒對周遭環境更加敏感,規律的生活節奏能幫助女孩兒獲得内心平靜,身為母親,你需要為孩子創造一個平靜溫馨的家庭環境。組織全家人按時上桌吃飯、規定家庭成員的就寝時間、多安排親友聚會……這些都能給女孩兒更多的穩定感。

爸爸是女兒心中最有魔力的人

父親作為女兒生命中第一位異性,他便天然地成為女兒心中未來伴侶的原始模闆。父親的保護讓女兒明白了什麼叫男子氣概,而他對待妻子的态度則烙印在女兒心裡,成為她理解兩性關系的第一個範本。

父親最重大的使命,是提供安全感。父親的責任是帶男孩兒飛得又高又遠,但在女孩兒這裡,父親的職責是給她堅如磐石的愛和保護。從女孩兒學會說話和走路以後,父親的“安全感”就應該立即源源不斷地輸送給女兒,與她互動玩耍、牽着她的手四處逛、為她修好玩具……安全感和信任,是女孩兒從一個好爸爸身上得到的核心感受。

父親要樹立好男性榜樣,幫助女兒在内心建立起和諧的兩性關系模式。在女兒面前,父親要幹淨得體,要樂于幫助妻子,這樣會幫助女孩兒相信:男性是值得信任的,兩性之間是可以親密合作的,婚姻關系是值得期待的。長大後,女孩兒才更有可能在親密關系中自信樂觀、從容幸福。

本刊觀點:

家有女孩兒,你必須清晰地知道:養育女孩兒絕對是世上最嚴峻的挑戰之一,也是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因為你懷抱中的女孩兒,不僅在未來會成為一名獨立女性,還将成為一位妻子、一位媽媽,她将影響她的孩子、她的丈夫、她的整個家庭。

不論你家的女孩兒是剛剛降落人間,還是蹒跚學步,抑或正處在豆蔻年華,家有女孩兒,父母應當一手持盾牌,一手托愛意,早早幫助女孩兒構建受益一生的身心健康“免疫系統”,讓她成為獨立、勇敢、活力四溢的女性。願所有的女孩兒,能學會善待自己,也被這個世界善待。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