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你的孩子在學校受欺負了嗎

你的孩子在學校受欺負了嗎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30 00:29:09

以下文章來源于錢志亮工作室 ,作者錢志亮

為了在特殊時期為家長提供特别的家庭教育指導,全國婦聯推出了“特殊時期 特别家教”微信欄目,家長可以通過家庭教育微課學習家庭教育知識。

你的過度關心,正在傷害孩子(特别家教1137期)

作者 | 錢志亮

來源 | 錢志亮工作室(ID:qzlgzs)

老話講:“養兒一百歲,長憂九十九。”為人父母,為孩子操心好像總也停不下來。恨不得掌握孩子的一舉一動,好及時給他提供幫助;舍不得孩子吃苦受委屈,想把最好的都給他;對孩子寄予厚望,希望把他培養成優秀的人······關心孩子,自然是好的,但如果家長“用力過猛”,過度關心,反而會引發更多問題。

你的孩子在學校受欺負了嗎(你的過度關心正在傷害孩子)1

01

過度關心,會削弱孩子的主動性

生活中,家長的過度關心尤其表現在學習上,比孩子自己還要急迫。比如:經常問孩子“有哪些作業?”“作業寫完了嗎?”督促孩子完成作業;按照自己的想法給孩子買試卷、輔導資料,安排各種額外的學習任務。而這種過度關心導緻的直接結果就是,孩子的學習動力越來越不足,磨蹭、拖延現象越來越嚴重。這是因為,過度關心、關注,會給孩子很大的壓力。“有人一直在盯着我、催着我往前走”,這種感覺其實很不好受——孩子感到自己的行為受限制,沒有自己做主、做安排的自由。在這樣的狀态下,孩子學習的主動性就會被削弱,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大打折扣。不光是學習,在培養孩子閱讀習慣、興趣愛好上也是如此,當家長的熱情,超過孩子自己的熱情時,就很容易破壞孩子做事的動力。

拿培養孩子閱讀習慣來說,不少家長都會犯這個錯:要求孩子每看完一本書後,說說這本書講了什麼,有什麼收獲,甚至寫一篇讀後感出來。這種做法,讓閱讀變成了一項任務,會導緻孩子的閱讀興趣大大降低,到最後放棄閱讀。每個人都希望能對自己的事情做主,做起事來才會更加主動自覺。從孩子成長發展的角度來說,孩子才是自己成長道路上的第一責任人。因此,家長應該把主導權教給孩子自己,給他留出自由的成長空間,讓他可以自己決定一些事情,這樣才能激發孩子的内在動力,孩子學會自我負責、自我管理。家長的角色應當是咨詢顧問,在适當的時候給孩子一些建議或提醒,不要過度幹涉、管控孩子的事情。

02

過度關心,會抑制孩子的生命力

節目《少年說》中,一個叫羅俊傑的男孩,站在天台上向樓下的母親大聲喊道:“媽,我這輩子再也不想吃蘋果和雞蛋了!”從上小學開始,媽媽要求他每天吃一個蘋果,直到小學畢業共2190個蘋果,小學畢業後,媽媽又要求他每天一個雞蛋,就這樣,他整整吃了一年半的雞蛋,共547.5個雞蛋。他一個不落,全都記在心裡。電影《狗十三》中,主人公李玩由于體質原因,不能喝牛奶,一喝就吐,家裡人還總是給她遞牛奶,告訴她“喝牛奶對身體好”。這些事例,不但暴露出家庭中孩子的弱勢地位,連自己不吃什麼都決定不了,也反映了父母過度關心孩子,以緻于直接忽視孩子真實感受的錯誤教育方式。

現實中,許多家長都有這個通病:總覺得孩子不懂事,把自認為好的東西強加給孩子,看不見孩子的真實感受和需求。比如:孩子愛吃蘋果,想買蘋果吃,家長卻認為草莓更有營養,讓孩子買草莓。孩子不願意,家長就罵孩子:“真是不識好歹。”孩子喜靜,更喜歡待在家裡,看書,畫畫,家長覺得多出去旅遊對孩子好,不顧孩子的厭煩,非要帶孩子出門,結果孩子玩得并不開心。家長認為自己是關心孩子,殊不知,孩子感受到的卻是一種忽視和否定,家長看不見自己的感受,也不在乎自己的想法,自我價值感低。在家長的逼迫和控制下,孩子不能按照自己真實的感受和意志做事,缺少對生活的掌控感,内心壓抑,很不快樂。這種過度關心,也容易造成親子之間的矛盾和沖突,孩子滿腹怨氣,家長覺得孩子不懂事,不理解自己的良苦用心。聖賢孔子曾說“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其實,即使自己很喜歡的事,也不要強迫别人去做。這項原則,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尤其重要。你所喜歡的事物,不代表孩子也喜歡;你覺得應該做的事情,不代表孩子也是這麼想的,更不代表孩子做了你期待的事情之後會覺得開心、滿足。能夠按照自己的意願真實地生活、成長的孩子,才能真正地活出生命力、創造力,感受到自己的價值,體會人生的幸福。關心的前提,是看見并尊重孩子自己的感受,家長不要讓自己的感受覆蓋了孩子的感受,否則隻會給孩子帶來痛苦。

你的孩子在學校受欺負了嗎(你的過度關心正在傷害孩子)2

03

過度關心,影響孩子的注意力

孩子的注意力差,是我們老生常談的話題。表現為上課跑神、開小差,不能集中精力聽講;寫作業不專心,小動作多,磨蹭······事實上,孩子的注意力會随着年齡不斷發展,正常情況下,孩子在一個良好的環境中成長,注意力會不斷提高。因此,相比于培養孩子的注意力,更關鍵的是從小保護孩子的注意力不被破壞。

生活中,家長許多過度關心孩子的行為,就會對孩子的注意力發展帶來不利影響。比如:孩子在寫作業的時候,動不動就去噓寒問暖,給孩子送水果、倒水;孩子堆積木、畫畫、玩沙子的時候,在一旁指手畫腳,告訴孩子應該怎麼做,甚至直接動手幫孩子做······當孩子專注地做一件事時,家長的突然打斷、幹擾,會分散孩子的注意力,破壞了孩子專注做事的體驗,久而久之,孩子的注意力就會越來越差。美國印第安納大學心理與腦科學專家Chen Yu曾做過一個實驗,目的是探究家長與一歲左右孩子的互動模式對孩子專注力的影響。實驗一共邀請了40組一歲左右的孩子與父母,運用眼動追蹤技術,通過孩子和父母的眼球運動來分析專注力。每個孩子手中都有一個玩具,父母按平時的習慣與孩子互動。

實驗發現,那些“努力過頭”的父母,比如幫孩子拿着玩具,告訴孩子玩具的名字,孩子的眼睛已經徘徊在天花闆上或者父母的肩膀上——孩子根本沒有專注在玩具中。反之,那些表現“不主動”的父母,等待孩子自己對玩具産生興趣,讓孩子主導,孩子卻能保持很高的專注力。教育家蒙特梭利有句名言:“除非你被孩子邀請,否則永遠不要去打擾孩子。”家長的關心要适度,尤其是在孩子專注做一件事的時候,不要随便去打斷、指導孩子,給他一個安靜、不受打擾的環境,才能幫助孩子順利地發展注意力。陪伴孩子時,家長可以在一旁靜靜觀察,或是專注地做自己的事情,等孩子主動和你互動時,再參與其中。

你的孩子在學校受欺負了嗎(你的過度關心正在傷害孩子)3

總而言之,教育的智慧,離不開适度這個原則。家長再愛孩子,關心也要适度,給自己和孩子之間留出一個恰到好處的空間,孩子會發展得更好,家長教育起來也更加輕松。

來源:錢志亮工作室

作者:錢志亮

圖片來源:攝圖網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