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活力呼和浩特”可訂閱哦!
土城子古城,位于和林格爾縣土城子村,地處土默川平原的南部入山口地帶。北向平川,南背群山,東西兩側丘陵起伏,東南有寶貝河沿古城南向西北流去,然後折西入大黑河,彙入黃河。土城子古城二十多平方公裡範圍内,共有六座古城,可見其在古代北方大青山南麓重要的政治、軍事、交通、文化作用。
最早建的古城是漢成樂城,為定襄郡郡治所在地,建于漢高帝六年(公元前201年),轄十二個縣。漢獻帝永漢元年(公元189年),郡治遷往山西右玉。成樂城北過大青山,直通漠北,東南通雁門關,西南過清水河喇嘛灣渡口通長安,兩漢上下四百年,成樂城一直是險關要塞,曆來是兵家必争之地。
北魏時期,曾在這裡建過三個城池,名稱皆為盛樂。公元258年,鮮卑族大酋長拓跋力微入居成樂,建立早期國家。公元313年,代國穆帝猗盧另修盛樂城,位置在土城子古城中區。第二座盛樂城建于烈帝後元年(公元337年),位于成樂故城東南十裡。第三座盛樂城建于昭成帝四年(公元341年),位于成樂故城南八裡。公元398年,北魏遷都至山西大同。盛樂城曆十四位皇帝,一百四十年,是我國北方草原民族建立的第一個中央政權北魏的發祥地,作為呼和浩特乃至内蒙古中西部地區的曆史名城,其輝煌被載入史冊。
隋文帝開皇九年(公元589年),隋文帝将安義公主許配突厥突利可汗,命長孫晟築大利城,作為可汗和公主的住所,城址在土城子東南園子村。公元607年,隋炀帝親臨大利城巡遊。大利城對突利可汗抵禦北方突厥進攻、保障隋王朝安全,具有重要的軍事意義。
公元663年,唐王朝在西漢、代國、北魏時期舊城廢墟北部建築單于都護府,作為唐王朝統治漠南突厥族的政治、文化中心。唐朝曆代均多次從此出發,過大青山與突厥、回絕、薛延陀部展開大戰,加強了北部邊境的管理,保證了長安的安全。今都護府遺址清晰可見,東、西、北牆完好,有城門遺址和甕城遺址,南牆已被寶貝河沖刷,殘長五百米。這裡曾出土“唐振武節度使單于大都護張惟清德政碑”石刻等,一内藏“開元通寶”銅錢約五百公斤的大陶甕。遺址附近還有許多唐墓。
唐單于大都護府的重要軍事地位使之名揚唐代,都護府東岸為寶貝河,隋唐時稱金河。詩人柳淡在《征人怨》中賦予了山與水戰争的肅殺: 歲歲金河複玉關, 朝朝馬策與刀環。 三春白雪歸青冢, 萬裡黃河繞黑山。 詩中充滿了對戰争的哀怨。杜牧以《早雁》為題,托物寓意,對飽受騷擾、流離失所的邊地人民寄予深切同情。 金河秋半虜弦開,雲外驚飛四散哀。 仙掌月明孤影過,長門燈暗數聲來。 須知胡騎紛紛在,豈逐春風一一回。 莫厭潇湘少人處,水多菰米岸莓苔。
土城子古城前後興盛千年,是研究内蒙古邊疆地區古代社會曆史以及中原與北方民族之間政治、經濟、文化交流的重要史迹。(來源:《呼和浩特尋訪 描山畫水》)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