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都學過一篇課文《兩小兒辯日》,其中兩個小孩因為太陽大小的問題展開了辯論,而路過的孔子覺得兩個小孩說的都有道理,最終也無法判定到底是誰對誰錯。其實這是一個辯證看待的問題,當參考系數不同的前提下,得出的結果可能截然相反,在學習的過程中,老師常常會鼓勵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發散性思維,來拓寬自己的思維廣度,提高平時學習的效率。
陳品是一名英語老師,作為教學風格相對比較活潑的他來說,最常做的一件事,就是從一個小知識點,引出一個問題,然後鼓勵學生站在不同的角度上起分析問題,然後互相交流各自的答案以及想法。最近在課堂上因為一個問題,兩個學生争論不休,在讨論了10分鐘之後,陳品最終一錘定音,表示兩個學生回答的都沒問題,但是各有疏漏。
陳品提出的問題是:英語單詞“record”的正确讀音是什麼?在陳品提出問題後,下面的學生就開始積極地讨論,一個認為是讀['rekɔ:d],而另一個則認為正确讀音是[riˈkɔ:d]。有的學生回憶自己曾經學過的讀音,有一大半支持前者,而有小部分支持後者。結果兩派争論不休,在互相無法說明的時候,陳品提出,這個時候需要轉換一下思維,是不是兩個思維都是正确的?
陳品做了總結,這個單詞當名詞用的時候,讀音按照前者來讀;而當動詞用法的時候,那麼讀音就是後者。英語單詞同漢字中的多音字一樣,當意思不同的時候,不僅能用法改變,而且連用法有也會改變。這樣的争論在陳品看來都是有意義的,在學習的過程中,很多學生可能隻知道這一個單詞有兩個用法,但是卻沒有意識到讀音也會改變。
在學習的時候,不能一味地追求“速度快”,尤其是在低年級的時候,把知識學得更加紮實、更加全面,在後續全面複習或者進入下一階段學習的時候,往往會減少犯錯的幾率,并且提高學習效率,快速的推進學習進度。
學習是有方法的,但是更多的也需要學生自己本身注意細節,不妨可以從各個方面出發,來鞏固、加深對一個知識點的認識理解,并且在讨論交流的過程中,去梳理邏輯、做好積累,才能更好的打好基礎。
往期精彩内容回顧:“白努力”的學生,大多踩過2個坑,想提高成績,平時多做1件事
熬夜、刷題真的有用嗎?老教師直言:這3類學生,不适合熬夜刷題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