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普雄齒蟾分布區域

普雄齒蟾分布區域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8-13 08:45:09

加都巴蟾,也稱作婆羅洲蟾,分布于東南亞的加裡曼丹,目前僅在卡普亞斯河流域發現過它們。加都巴蟾喜歡生活在寒冷、水質清晰、流速急促的溪流中。目前正受采金業和非法伐木的威脅。

普雄齒蟾分布區域(沒有肺是怎麼呼吸的)1

加都巴蟾體長約77毫米,身體扁平,皮膚光滑,顔色是棕色帶有黑色斑點。其特點為沒有肺部,靠皮膚呼吸。其内部器官(胃、脾髒和肝髒)占據了原本肺部的大部分位置。扁平的身體,用以擴大身體表面面積,這可能有助于吸收氧氣并避免氧氣快速流失。

生态習性

印度尼西亞動物學家據一個标本首次描述了加都巴蟾。但自此以後就一直未有發現更多樣本,故亦未有對當時收集到的标本進行解剖。他直到與2007年8月新加坡國立大學研究隊在野外考察時再次發現了這個品種,并在實驗室對八隻樣本進行解剖,才知道第一次發現加都巴蟾沒有肺。加都巴蟾完全通過皮膚呼吸,其内部器官(胃、脾和肝)占據了大部分通常由肺部填補的空間。由于保留了蝌蚪階段的無肺狀态,這種蛙比典型的蛙類體型要“平”得多,這可能有助于吸收氧氣,避免在快速的溪流中被沖走。

普雄齒蟾分布區域(沒有肺是怎麼呼吸的)2

加都巴蟾主要是水生的,喜歡水深0.5-5米有中度、至強水流的清澈淡水溪流。手和腳呈槳狀,便于遊泳。常在溪流内的大岩石下躲藏。

肺部沒有退化的兩栖類也可以用皮膚輔助呼吸,但用皮膚輔助呼吸并不是兩栖類的專利。一些爬行動物,比如一些海蛇和水栖的龜鼈都有這種能力

普雄齒蟾分布區域(沒有肺是怎麼呼吸的)3

一些水栖性較強的龜類可以用口腔排尿,用直腸壁呼吸。比如常見的甲魚,也就是中華鼈Pelodiscus sinensis,它們的口腔黏膜可以排出尿素等廢物,而直腸壁和口腔的皮膚都可以輔助呼吸。這種略尴尬的"特異功能"可以讓這些家夥在水中待較長的時間,而不需要頻繁地浮出水面呼吸空氣。

普雄齒蟾分布區域(沒有肺是怎麼呼吸的)4

還有一個以用直腸壁呼吸而著稱的“明星”——隐龜Elusor macrurus。它們很少快速移動,因此身上經常着生大量的藻類,是少有的"野生綠毛龜″。用直腸壁呼吸的能力可以讓這些龜長時間待在水裡而不必暴露,但這并不是它們主要的呼吸方式。這些龜還是主要用肺呼吸的。眼鏡蛇科的各種海蛇生活在海洋中。也可以用皮膚和直腸輔助呼吸。有一種青環海蛇Hydrophis cyanocinctus甚至可以用頭頂上的一個神奇的孔來呼吸。這個孔洞裡面有一組血管可以從水中吸收氧氣,簡直就像魚類的鰓重新演化出來了一樣,它們是最為适應海洋生活的爬行動物了。

轉載聲明:

本文部分内容轉載自網絡,僅供讀者參考,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我們分享此文是出于傳播更多資訊的目的。 如有侵權,請留言聯系我們進行删除,謝謝!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