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羊肚菌栽培技術難度

羊肚菌栽培技術難度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12 18:58:44

羊肚菌整個栽培過程主要包括:菌種制備、播種、補料、保育催菇、出菇管理和采收幹制等六個主要環節。其中菌種制備、保育催菇是整個生産環節中的重點。

羊肚菌栽培技術難度(羊肚菌人工栽培技術)1

1、選地

以土質疏松、利水、平整的土地為宜,山地、林地、平原耕采用農田、果樹林等均可。田地要求靠近水源,方便幹旱季節取水。

2、整地

選擇優質的田地,根據地形按水勢、風向走勢進行整地。在使用農田、水稻田等時,每公頃田需施撒750 kg~l 125 kg的生石灰或3000kg~3750 kg草木灰,起到調節pH值和殺滅土壤中雜菌、害蟲的作用;林地、山地以噴灑生石灰為宜。田地翻耕深25cm~30 cm;整成畦,畦面寬l m~1.4 m,長度不限,畦間溝寬20 cm~30 cm,深20 cm一30 cm,确保排水和行人。

3、搭建遮陽棚

在處理好的田地上搭建遮陽棚,遮陽棚長寬任意,淨高不低于1.8 m,枝幹以杉木杆、粗竹竿或水泥杆為主,枝幹間距4 m,4針~6針黑色遮陽網是目前普遍采用的遮陰擋風網。遮陽棚分平棚和拱棚兩種:拱棚以地形風向走勢,寬5m~8 m,拱高2.2 m~2.5 m,長度據田地而定,不建議超過100 m,以免影響通風。平棚搭建根據田地面積決定,長寬任意,面積2 000 m2—3 340 m2的田地,建議棚高1.8 n,l~2 rn,面積大于6 680 m2,棚高大于2.2 m,以利于通風。在北方地區尤其要注意棚子的抗雪、抗風能力,避免大風、大雪造成塌棚事件。

4、菌種制備

菌種是羊肚菌生産的關鍵所在,優良菌種是保證豐收的關鍵。菌種的優劣包括:品種合适、菌齡合适、生命力旺盛、純淨、無污染。菌種制備和常規食用菌一樣,分母種、原種和栽培種。菌種的制備時間節點根據播種季節往前推2.5個一3個月為宜,不能過早,以免影響菌種活力。

羊肚菌栽培技術難度(羊肚菌人工栽培技術)2

5、播種

當秋季環境溫度降到20度以下時開始播種。選用優良的菌種,在整好的畦面上進行撒播、溝播或穴播,按照每公頃地3 000 kg~3 375 kg的栽培種進行播種。播種結束後,覆土2 cm~3 cm,土壤含水量保持在50%~60%。最後覆蓋厚l cm~2 cm稻草或麥稈,可起到一定保濕和避光作用。

6、“外援營養袋”補料

播種後大約1周,菌絲将長滿畦面,形成“菌霜”,即無性孢子層(圖3b);播種10d~15 d,将進行整個生産中關鍵的一步:外援營養的添加,即“補料”處理。将滅好菌的“外援營養袋”按照每公頃27 000袋一30 000袋的使用量,側邊劃口後均勻平扣在“菌霜”上,使羊肚菌菌絲可以直接接觸外援營養袋”中的培養料,菌絲将慢慢長進“外援營養袋”中并吸收營養,并向土層内的菌絲傳送。待菌絲長滿“外援營養袋”時, “外援營養袋”的營養逐漸通過菌絲轉移至土壤中的菌絲後,移走“外援營養袋”。此時根據氣候特點做低溫休眠或催菇處理。撤袋與出菇前保持1周以上的低溫刺激,有利于菌絲的分化出菇。

7、保育催菇和出菇管理

根據生産當地的氣候特點,當冬季結束,春季氣溫逐漸回升至CC一10℃時,增大空氣濕度至85%~95%,土壤水分含量65%~75%,散射光照射,晝夜溫差大于10℃,進行催菇管理。條件合适後,菌絲逐漸開始分化,在土壤内部或土層前表面扭結形成原基,最初的原基似豆芽粗細,淺白色。此時的原基最為幼嫩脆弱,須做好保育工作,防止原基夭折。

羊肚菌出菇前l周左右常常伴随着殘波盤菌、林地盤菌、泡質盤菌發生,這些盤菌常被菇民朋友統稱為“糞碗”,其可以作為羊肚菌出菇的一個标志物,但過多的“糞碗”會和羊肚菌争奪營養,要及時摘除。

播種,培養好的菌種揉碎至大拇指指甲蓋大小,按照每668平方米200kg~225 kg的播種量均勻撒播在窪面上,再覆蓋碎土2 cm~3 cm,完成播種;補料,按照每668平方米1 800袋一2 000袋的使用量,将滅好菌的“外援營養袋”側邊劃口後扣在窪面上,使窪面上的菌絲可以直接接觸到“外援營養袋”裡面的培養料,成熟的子囊果菌蓋上的脊和凹坑明顯分離,子囊果不再增大,即可采摘。

如果您覺得有用,别忘了關注我哦!謝謝您的收藏、點贊和轉發!

羊肚菌栽培技術難度(羊肚菌人工栽培技術)3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