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最難忘的話題?春夏之交,鄉野之間的植物呼呼地直往外冒,于是餐桌上便多了一味——野味 田間地頭裡冒出來的茵陳、蕨菜、蒲公英、地丁、苜蓿、小蒜、野韭菜……枝頭樹梢長出來的柳芽、榆錢、楊葉、香椿、槐花……都可以是餐桌上的一道時令菜品 那麼到底有多少種野菜可以食用呢?曾經明朝有位王子做過鄉野調查,并且在前人《本草》類著作的基礎上進行了詳細的編撰,他編著的《救荒本草》這本書上登記在冊的可以食用的野菜達到了414種之多假設一天品嘗一種,一年都嘗不完 如今蔬菜大面積種植,大棚廣泛運用,市場上的蔬菜供應十分充足,靠野菜充饑度日早已經成了故事,這也就導緻人們辨識野菜的能力急劇下降,城市裡能認識野菜的人也越來越少,自然還能端上餐桌的品類也就屈指可數了不過,随着吃膩了山珍海味、大魚大肉,清粥小菜、鄉野滋味又開始被人們所惦念,于是,在春生夏長的季節中,田間地頭、溝渠水池邊的綠油油的野菜便進入了人們的視線中 這幾日正是槐花遍野的時候,城市的菜攤子上也應景地擺上了槐米,價格還不便宜太原市文瀛公園附近幾個排隊等着做核酸的老年人聊着天:“早晨去逛早市,看見賣槐花的了,一斤要15塊錢”“這麼貴啊,這都比肉貴了,以前家門口的槐樹上,随便撸”“現在吃野菜比吃蔬菜貴,野菜成稀罕東西了,以前沒吃的時候,可沒少吃這些東西” 每個洋槐花的季節裡,這個一百多年前進入中國的植物物種就成了人們初夏餐桌上的一道不可缺少的滋味以槐花拌面蒸制而成的一種面菜合一的食物,在晉南以及陝西一帶,習慣被稱為“麥飯”,山西省中部以及北部地區則把這種食物稱為“撥爛子” 五月槐花香,街頭彌漫出甜甜滋味的時候,槐花就開始出現在人們的餐桌上了山西地理南北緯度跨越較大,導緻晉南已入初夏,槐花已近荼蘼,而晉北才入春,枝芽尚嫩,尚可品嘗 幾千年的農耕曆史,老祖宗早已告訴我們哪些野菜是可食用的,家中長輩也有傳承如今物質生活水平大大提升,日日葷腥飽足,營養已漸趨過剩,越來越多的城市人開始追求粗纖維的野菜一是出于膳食均衡、營養搭配的需求,二是出于口腹之欲的滿足就像一個段子裡說的一樣:我們(農民)還在吃野菜(充饑)的時候,城裡人已經吃上肉了;當我們吃上肉的時候,城裡人又開始吃野菜了 無論是城裡人還是農村人,無論是富貴還是貧窮,我們的骨子裡或多或少都還延續着農耕文明的因子,注重飲食的多元性與風味性,這是生活哲學,是務實精神再是高樓大廈,不少人都會想法設法種些蔬菜,無論是陽台花盆、屋前花園,還是小區周邊的閑置荒地倉中有糧,地裡有菜,心中不慌,這是亘古不變的道理,我們對土地、對農作物有着無法割舍的感情 家住原平的蘭少勇與自己的奶奶這幾日便将楊樹的嫩葉做了一道涼拌菜已經98歲的奶奶告訴蘭少勇:“楊樹葉子就是要苦,不苦就不對啦”鄉野的滋味一直就這麼野蠻生長着,也就一如既往地保持着它最初的味道 最近一段時間,忻州市的一些酒樓飯店也适時推出了楊樹葉制作的菜品,頗受食客歡迎資深餐飲人鄧英傑介紹,野菜品類衆多,在生長過程中,會有不同狀态,比起吃蔬菜而言,有更多的“講究”,更多的注意事項比如,能端上餐桌的楊樹葉子就不是這些年路邊可見的毛白楊,而是過去的小葉楊還有很多人都知道柳樹能吃,可是很多人并不知道長到什麼程度的柳芽才能吃“像現在這個季節,忻州以南地區的柳樹是肯定已經沒法吃了,但是過了雁門關以北地區的一些柳芽還可以吃”說着鄧英傑順手撸了一株柳樹上的毛茸茸的部分,嘗了一下,他告訴記者,“一般柳芽剛冒出兩三片的時候正好吃,它的主要食用部分是它未開放的花蕾,也就是像毛毛蟲一樣的部分,以及旁邊附帶的一點嫩葉,柳葉本身苦澀味較重,光吃葉子的話,那股苦澀味無法入口,而它的花蕾就好得多,沒有那麼重的苦味這個部位嚼起來有筋道的時候可以吃,一旦變得松軟無力,像棉花一樣就沒法吃了” 采摘野菜和食用野菜也是有很多講究的,野菜生長環境較為雜亂,尤其是生長在道路兩旁或是污水溝邊的野菜,很容易受到汽車尾氣或是髒水污染,表面容易附着許多雜質或是細菌最近就經常會看到一些人在公路邊采摘槐花,也許是自己吃,也有可能會進行銷售所以不管是從野外采摘,還是從市場購買回來的野菜,在清洗處理的時候,都要格外認真和注意野菜清洗幹淨之後,需要放到淡鹽水中浸泡1個小時以上,這樣可以有效去除吸附在野菜上的污垢,并且可以達到除菌驅蟲的效果 野菜大多都是經過人們千百年來“優勝劣汰”留下來的品種,或多或少都存在着缺陷鄧英傑介紹,在制作過程中也有一些細節一定要注意比如香椿之中含有不少硝酸鹽和亞硝酸鹽,吃之前不能涼拌生吃或直接炒,需要入鍋焯水之後才能食用,焯水能夠有效去除香椿中80%以上的亞硝酸鹽的含量,這樣就可以放心食用了大多數野菜基本都适用這一規則,開水焯過之後,要經過一段時間浸泡,最好一小時以上另外一點要注意的是野菜最好即采即食,久放之後不再新鮮,口味有所下降,并且有害物質有所增加,會影響身體健康 作為一種節令的味道,鄧英傑也為大家推薦了幾款在最近半月二十天中能品嘗到的常見幾款野菜首推便是小蒜小蒜,是中國本土原生的一種蒜,也名薤(xiè)白,它屬于“五辛”之一張骞沒有從西域帶回大蒜之前,它是重要的食用植物,也可以說是藥食兩用,還是重要的調味品古人雲:“物莫美于芝,故薤為菜芝”而民間則有“三月小蒜,香煞老漢”的說法這個時候,我省的忻州以北地區,小蒜正當節令 再就是蒲公英,蒲公英大家都比較熟悉,開着小黃花,待種子成熟就變白,風輕輕一吹種子就漫天飛舞近年來城市裡的人是不怎麼食用這種野菜了,但是在鄉野農村,春夏之際,人們不僅食用蒲公英,而且還常常會把它晾曬成茶,等到夏天的時候用幹的蒲公英來煮茶,以達到清涼降暑的效果蒲公英的吃法多樣,可以用開水燙後涼拌吃,也可以直接拌佐料生吃,還可做湯、炒吃但注意蒲公英有點苦,怕苦的小夥伴們可以焯水後加點糖醋來涼拌,味道還不錯蒲公英全身都是寶,根、莖、葉都可以曬幹,用來泡茶喝 還有一種即将會大面積生長,且頗受認可的野菜就是馬齒苋馬齒苋吃起來酸酸甜甜的,民間常用其做湯、做粥或涼拌挑選馬齒苋主要是要識别真假馬齒苋馬齒苋又名五行草,五行對應有五色,它葉子是青色的,梗是赤色的,花則是黃色,而根是白色,子是黑色,集五色于一身,過去是很多修道之人喜歡食用的一種野菜不過,馬齒苋對于脾胃虛寒的人并不友好,孕婦也要少吃 草地、山崖、河灘、溪流邊,隻要有土的地方,野菜就會風裡生,雨裡長,注定了它們的野性、野氣提醒大家不認識、不熟悉、不确定的野菜不能摘着去吃碰到拿捏不準的野菜,最好還是少摘為妙,野菜吃的是節令,是稀罕,而不是美味,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關于鄉村最難忘的話題?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參考一二希望能幫到您!
春夏之交,鄉野之間的植物呼呼地直往外冒,于是餐桌上便多了一味——野味。 田間地頭裡冒出來的茵陳、蕨菜、蒲公英、地丁、苜蓿、小蒜、野韭菜……枝頭樹梢長出來的柳芽、榆錢、楊葉、香椿、槐花……都可以是餐桌上的一道時令菜品。 那麼到底有多少種野菜可以食用呢?曾經明朝有位王子做過鄉野調查,并且在前人《本草》類著作的基礎上進行了詳細的編撰,他編著的《救荒本草》這本書上登記在冊的可以食用的野菜達到了414種之多。假設一天品嘗一種,一年都嘗不完。 如今蔬菜大面積種植,大棚廣泛運用,市場上的蔬菜供應十分充足,靠野菜充饑度日早已經成了故事,這也就導緻人們辨識野菜的能力急劇下降,城市裡能認識野菜的人也越來越少,自然還能端上餐桌的品類也就屈指可數了。不過,随着吃膩了山珍海味、大魚大肉,清粥小菜、鄉野滋味又開始被人們所惦念,于是,在春生夏長的季節中,田間地頭、溝渠水池邊的綠油油的野菜便進入了人們的視線中。 這幾日正是槐花遍野的時候,城市的菜攤子上也應景地擺上了槐米,價格還不便宜。太原市文瀛公園附近幾個排隊等着做核酸的老年人聊着天:“早晨去逛早市,看見賣槐花的了,一斤要15塊錢。”“這麼貴啊,這都比肉貴了,以前家門口的槐樹上,随便撸。”“現在吃野菜比吃蔬菜貴,野菜成稀罕東西了,以前沒吃的時候,可沒少吃這些東西。” 每個洋槐花的季節裡,這個一百多年前進入中國的植物物種就成了人們初夏餐桌上的一道不可缺少的滋味。以槐花拌面蒸制而成的一種面菜合一的食物,在晉南以及陝西一帶,習慣被稱為“麥飯”,山西省中部以及北部地區則把這種食物稱為“撥爛子”。 五月槐花香,街頭彌漫出甜甜滋味的時候,槐花就開始出現在人們的餐桌上了。山西地理南北緯度跨越較大,導緻晉南已入初夏,槐花已近荼蘼,而晉北才入春,枝芽尚嫩,尚可品嘗。 幾千年的農耕曆史,老祖宗早已告訴我們哪些野菜是可食用的,家中長輩也有傳承。如今物質生活水平大大提升,日日葷腥飽足,營養已漸趨過剩,越來越多的城市人開始追求粗纖維的野菜。一是出于膳食均衡、營養搭配的需求,二是出于口腹之欲的滿足。就像一個段子裡說的一樣:我們(農民)還在吃野菜(充饑)的時候,城裡人已經吃上肉了;當我們吃上肉的時候,城裡人又開始吃野菜了。 無論是城裡人還是農村人,無論是富貴還是貧窮,我們的骨子裡或多或少都還延續着農耕文明的因子,注重飲食的多元性與風味性,這是生活哲學,是務實精神。再是高樓大廈,不少人都會想法設法種些蔬菜,無論是陽台花盆、屋前花園,還是小區周邊的閑置荒地。倉中有糧,地裡有菜,心中不慌,這是亘古不變的道理,我們對土地、對農作物有着無法割舍的感情。 家住原平的蘭少勇與自己的奶奶這幾日便将楊樹的嫩葉做了一道涼拌菜。已經98歲的奶奶告訴蘭少勇:“楊樹葉子就是要苦,不苦就不對啦。”鄉野的滋味一直就這麼野蠻生長着,也就一如既往地保持着它最初的味道。 最近一段時間,忻州市的一些酒樓飯店也适時推出了楊樹葉制作的菜品,頗受食客歡迎。資深餐飲人鄧英傑介紹,野菜品類衆多,在生長過程中,會有不同狀态,比起吃蔬菜而言,有更多的“講究”,更多的注意事項。比如,能端上餐桌的楊樹葉子就不是這些年路邊可見的毛白楊,而是過去的小葉楊。還有很多人都知道柳樹能吃,可是很多人并不知道長到什麼程度的柳芽才能吃。“像現在這個季節,忻州以南地區的柳樹是肯定已經沒法吃了,但是過了雁門關以北地區的一些柳芽還可以吃。”說着鄧英傑順手撸了一株柳樹上的毛茸茸的部分,嘗了一下,他告訴記者,“一般柳芽剛冒出兩三片的時候正好吃,它的主要食用部分是它未開放的花蕾,也就是像毛毛蟲一樣的部分,以及旁邊附帶的一點嫩葉,柳葉本身苦澀味較重,光吃葉子的話,那股苦澀味無法入口,而它的花蕾就好得多,沒有那麼重的苦味。這個部位嚼起來有筋道的時候可以吃,一旦變得松軟無力,像棉花一樣就沒法吃了。” 采摘野菜和食用野菜也是有很多講究的,野菜生長環境較為雜亂,尤其是生長在道路兩旁或是污水溝邊的野菜,很容易受到汽車尾氣或是髒水污染,表面容易附着許多雜質或是細菌。最近就經常會看到一些人在公路邊采摘槐花,也許是自己吃,也有可能會進行銷售。所以不管是從野外采摘,還是從市場購買回來的野菜,在清洗處理的時候,都要格外認真和注意。野菜清洗幹淨之後,需要放到淡鹽水中浸泡1個小時以上,這樣可以有效去除吸附在野菜上的污垢,并且可以達到除菌驅蟲的效果。 野菜大多都是經過人們千百年來“優勝劣汰”留下來的品種,或多或少都存在着缺陷。鄧英傑介紹,在制作過程中也有一些細節一定要注意。比如香椿之中含有不少硝酸鹽和亞硝酸鹽,吃之前不能涼拌生吃或直接炒,需要入鍋焯水之後才能食用,焯水能夠有效去除香椿中80%以上的亞硝酸鹽的含量,這樣就可以放心食用了。大多數野菜基本都适用這一規則,開水焯過之後,要經過一段時間浸泡,最好一小時以上。另外一點要注意的是野菜最好即采即食,久放之後不再新鮮,口味有所下降,并且有害物質有所增加,會影響身體健康。 作為一種節令的味道,鄧英傑也為大家推薦了幾款在最近半月二十天中能品嘗到的常見幾款野菜。首推便是小蒜。小蒜,是中國本土原生的一種蒜,也名薤(xiè)白,它屬于“五辛”之一。張骞沒有從西域帶回大蒜之前,它是重要的食用植物,也可以說是藥食兩用,還是重要的調味品。古人雲:“物莫美于芝,故薤為菜芝”。而民間則有“三月小蒜,香煞老漢”的說法。這個時候,我省的忻州以北地區,小蒜正當節令。 再就是蒲公英,蒲公英大家都比較熟悉,開着小黃花,待種子成熟就變白,風輕輕一吹種子就漫天飛舞。近年來城市裡的人是不怎麼食用這種野菜了,但是在鄉野農村,春夏之際,人們不僅食用蒲公英,而且還常常會把它晾曬成茶,等到夏天的時候用幹的蒲公英來煮茶,以達到清涼降暑的效果。蒲公英的吃法多樣,可以用開水燙後涼拌吃,也可以直接拌佐料生吃,還可做湯、炒吃。但注意蒲公英有點苦,怕苦的小夥伴們可以焯水後加點糖醋來涼拌,味道還不錯。蒲公英全身都是寶,根、莖、葉都可以曬幹,用來泡茶喝。 還有一種即将會大面積生長,且頗受認可的野菜就是馬齒苋。馬齒苋吃起來酸酸甜甜的,民間常用其做湯、做粥或涼拌。挑選馬齒苋主要是要識别真假馬齒苋。馬齒苋又名五行草,五行對應有五色,它葉子是青色的,梗是赤色的,花則是黃色,而根是白色,子是黑色,集五色于一身,過去是很多修道之人喜歡食用的一種野菜。不過,馬齒苋對于脾胃虛寒的人并不友好,孕婦也要少吃。 草地、山崖、河灘、溪流邊,隻要有土的地方,野菜就會風裡生,雨裡長,注定了它們的野性、野氣。提醒大家不認識、不熟悉、不确定的野菜不能摘着去吃。碰到拿捏不準的野菜,最好還是少摘為妙,野菜吃的是節令,是稀罕,而不是美味。
山西晚報記者 李雅麗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