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複雜的體檢項目,不少人都一臉懵,也花了不少冤枉錢。
到底有哪些項目不用體檢呢?下面提到的 5 項,普通人的常規體檢不用做,大可不必花冤枉錢。
腫瘤标志物檢測
大多腫瘤标記物檢測的敏感性和特異性都不夠高。
指标異常,不代表就一定有腫瘤;指标正常,也不能肯定地說沒有腫瘤。
腫瘤标志物檢測通常作為疑似癌症患者的檢查項目之一,或用于監測癌症患者的病情發展情況。
對于常規體檢來說,基本上沒什麼意義,完全沒必要把腫瘤标志物檢測作為常規體檢項目。
基因篩查癌症
市場上宣傳「一滴唾液就能篩查出癌症」的針對普通人的那種基因檢測,強烈不建議把它作為體檢項目。
基因檢測隻能提示一個人是否具有與癌症相關的基因變異。
而目前,我們能夠清晰确定與癌症相關的基因變異還不多。有,患癌風險不一定明确;沒有,也不能排除患癌的可能。
如果并不存在家族遺傳史的朋友,這樣的檢測就可能是白花錢了。
微量元素檢測
一方面,這項檢測并不能準确地反映體内的微量元素水平。
更重要的一方面,隻要飲食均衡、生病等特殊情況下注意補充,孩子一般也不會缺乏微量元素。
早在 2013 年,國家相關部門已經明确規定:
不宜将微量元素檢測作為體檢等普查項目,對違規開展兒童微量元素檢測的醫療機構,依法依規處理。
還在做這項檢測的機構,目的可能隻有一個——多賺錢。
X 線胸片
發燒、咳嗽,懷疑肺部感染炎症時,X 線胸片是一種簡單、實用的檢查方式。
但如果把 X 線胸片作為常規體檢,可以用來排查癌症就不那麼明智了。實際上,胸片對早期肺癌的漏診率比較高。
因為正位胸片上,很大一部分肺部和心髒、縱隔等組織重合在一起,不太容易看到早期病竈。
PET-CT
「一個檢查看到你全身的病竈」,常常是體檢機構在推薦 PET-CT 時的宣傳語。
PET-CT 可以說是目前世界上最高端的醫學影像診斷設備,它對于癌症分期、轉移複發的鑒别、腫瘤預後評估和治療方案指導等,意義巨大。
但是,它在常規體檢中的作用并不那麼好。
PET-CT檢查确實有能力在體檢人群中找到可能的腫瘤病竈,但比起其他篩查方式并沒有明顯的檢出優勢。還會因為居高不下的假陽性結果(把不是腫瘤識别成了腫瘤),成為過度檢查過度醫療的溫床。
因此,專家普遍建議,PET-CT 并不适合作為普通的體檢項目。
應該選擇哪些體檢項目?
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重視健康,有了定期體檢的意識,這是好事情。
如果在這樣的健康意識基礎上,能再多了解一點,避免被無良的體檢中心「套路」,就更好啦!
其實,現在許多完全标準化的單位套餐,并不适合所有人,最好能在體檢之前,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咨詢一下專業醫生的推薦建議。
下面是丁香醫生給出的常規體檢項目建議:
圖片來源:丁香醫生設計團隊
在這個基礎上,可以在專科醫生建議下,适當增加适合自己的檢查項目。
比如,如果血壓血脂血糖高,那醫生可能會建議加測頸動脈超聲、同型半胱氨酸檢測等,來進一步評估心腦血管病的發病風險。
女性朋友不要忘了婦科檢查和乳腺檢查。
20 歲到 39 歲的女性每 3 年由乳腺專科醫生查 1 次乳腺,包括乳腺外部的觀察與觸摸;40 歲以上的女性每年查 1 次乳腺钼靶和乳腺超聲檢查。有家族史的高風險女性,則建議每年查 1 次乳腺磁共振。
如果想篩查肺癌,那麼建議肺癌高危人群每年做一次低劑量胸部 CT,安全更有效。
這裡,肺癌高危人群的定義為:
年齡 ≥ 55 歲,吸煙 ≥ 30 包年,且戒煙未超過 15 年;
年齡 ≥ 50 歲,吸煙 ≥ 20 包年及額外的肺癌危險因素,如家族史、職業接觸史等。
※包年是每天吸煙的包數乘以吸煙的年數,比如 30 包年就是平均一天一包,抽了 30 年。
另外,根據美國癌症協會的最新指南,45 歲以上的朋友,建議篩查結腸癌。
每年進行糞便免疫化學檢測;
每年進行高靈敏度的愈創木脂糞便隐血試驗;
每 3 年做一次多靶點的糞便 DNA 檢測;
每 10 年做一次結腸鏡檢查;
每 5 年做一次結腸 CT;
每 5 年做一次乙狀結腸鏡檢查。
說實在的,沒有不好的體檢項目,隻有不恰當的推薦。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