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嶽陽樓記》是範仲淹的代表作,這篇散文寫的是作者好友滕子京被貶之後的情形,作者鼓舞自己的好友,表達了自己堅定不屈,矢志不渝的信念。
從文章标題和内容來看,這篇文章似乎是一篇寫人寫景的文章,但實際上,文章背後是尖銳的政治鬥争。
範仲淹當時以戴罪之身寫下這篇文章,頗有幾分壯志未酬,又為國家為朝廷擔憂。
這是怎麼回事呢?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篇文章背後的故事。
《登嶽陽樓記》中的主角是滕子京,就是北宋名臣滕宗諒,他字子京。滕宗諒是範仲淹的好友,此人以善于理政而聞名,他曾幫助範仲淹治理水患,解決灌溉問題。
但是滕宗諒後來被人誣告,貶職嶽州,他在嶽州重修了嶽陽樓,并為當地百姓做了不少實事。
慶曆四年,範仲淹曾到嶽州登嶽陽樓。
但是《登嶽陽樓記》卻不是在嶽州所寫,而是寫于兩年後的慶曆六年鄧州。
範仲淹為什麼在兩年以後的鄧州寫這篇文章呢?
原來,慶曆五年年底,範仲淹被貶鄧州,失去了對朝政的影響。
範仲淹在鄧州感念自己的遭遇,想到了與自己同樣被貶的好友滕宗諒,這才寫下了《嶽陽樓記》。
那麼,範仲淹為什麼被貶呢?
因為範仲淹主導的改革失敗了,這就是“慶曆新政”。
宋仁宗慶曆年間,針對宋王朝制度和政策上的弊病,由範仲淹歐陽修等人主張,進行了一場改革,這就是慶曆新政。
慶曆新政提出了一攬子改革計劃,包括政治經濟軍事等,希望革除痹症,澄清吏治,增加稅收,強化軍事。
原本有利于王朝的改革,卻因為觸動了保守的官僚地主集團的利益,而遭到激烈反對,最終失敗。
慶曆新政後,改革派有不少人受到牽連,範仲淹被貶職鄧州,從此失去了對中央政策的影響力。
但是,範仲淹卻沒有消沉氣餒,我們從《登嶽陽樓記》中可以看到作者在被貶的情況下,依舊充滿了樂觀積極的态度,對人對景都灑脫自在,沒有絲毫怨怼。
範仲淹氣度恢弘,但即便如此,我們還是能從《登嶽陽樓記》中感受到作者的不甘與擔憂。
作者說“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說“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還說自己追求的是“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我們固然可以看作這是範仲淹表明心迹的宣誓,但是我們再想一想,當時已經快六十歲的範仲淹,何必一再強調這些呢?這不正說明他其實心中有無法排解的塊壘,有未竟的夙願嗎?
範仲淹改革失敗,王安石改革也失敗,北宋王朝離滅亡也就不遠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