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德國第一次跨年的時候,德國的朋友們還很謹慎,鬧不明白我這個稀有品種的亞洲人究竟歸于什麼宗教有什麼禁忌,過年送了我很多日曆。送日曆總是沒錯的嘛,每個國家都一樣得從1月1日數到12月31日。到了第二次跨年,大家開始百無禁忌,本地朋友什麼待遇,我什麼待遇。11月底,他們就開始給我送“日曆”,不是2021年的日曆,是“基督降臨節日曆”,裡面裝巧克力的那種。
我的德國朋友們都是同行,在文學與學術領域工作,大多是不可知論者,沒有去教堂的習慣。但是,和許多德國人一樣,這并不妨礙他們熱愛關于過年的一切儀式,比如“基督降臨節日曆”。這種日曆隻有24天,從第一個星期點亮第一支蠟燭數到第四個星期點亮第四支蠟燭,直到平安夜。我收到的日曆是一個大盒子,上面有24扇小門,每扇門上寫着不同的數字,從1到24,排列是随機的。我首先必須弄明白今天是12月幾日來着,然後找到對應的數字,打開小門,裡面有一枚巧克力。每天的巧克力都是不同的,24天是24種形狀和配料迥異的巧克力。
某品牌糖果推出的“基督降臨節日曆”,是不是很吸引孩子?
猜猜明天的巧克力會是什麼樣子的,是不是很有懸念和驚喜呀?德國的朋友們無數次自豪地對我說。那些二十、三十歲出頭的朋友們這麼說,我理解地報以微笑。至于更多的朋友,那些六十歲的老先生、五十歲的老母親們,他們玩得這麼興緻勃勃,總讓我不知道該怎麼安排自己的表情。
“為什麼不按順序排列呢?畢竟是日曆呀,這樣多不方便。”我問他們。他們回答道:這樣才好玩呀,每天都要使勁找,今天究竟在哪裡。
好吧,我覺得不應該責怪德國的生活太枯燥,應該是我這個人個性太枯燥了。
“基督降臨節日曆”有各種各樣的設計和創意。有的是一根很長的晾衣繩,可以挂在房間中央,繩子上挂着24個小紙袋,紙袋上寫着24個數字,不按順序排列,必須自己找,袋子裡是不同的巧克力。有的是硬紙闆做成德考拉伯爵城堡——提到德考拉伯爵,我必須說明,伯爵本人不在德國,在特蘭西瓦尼亞(羅馬尼亞中西部地區)。城堡形狀怪異,有24個門可以打開,自然每個門裡也是裝着不同的巧克力啦。
我之所以知道這些創意,是過年時朋友邀我去他們家玩,我看到了他們的收藏。沒錯,這都是去年、前年,甚至更早時期的“基督降臨節日曆”。他們吃完了巧克力,就把這些紙殼一直擺在客廳裡,不舍得丢掉。
“你看你看,這多好玩呀。”五六十歲的老先生們這麼對我說。我再一次自慚形穢,深感自己是個無趣的人。我不覺得特别好玩,真的,我的心态大約有一千歲這麼老了吧。
2020年11月24日,德國法蘭克福的一家糖果店裡的戴口罩的聖誕老人巧克力。 新華社/歐新 圖
我這個人很懶,如果說在德國過年有什麼繁文缛節讓我頭疼的話,那就是互贈禮物這回事了。大家都要假裝自己是聖誕老人,給每位家人、三親六戚、各位你想保持友誼的小船不翻船的朋友們準備禮物。
第一年我就收到了無數禮物,堆了半個房間。他們不是每人送我一件禮物,而是每個人送給我一個漂亮的紙袋子,裡面裝滿了各種彩紙包裝紮着飄帶的大大小小的神秘禮物,每個紙袋子裡的禮物都要讓我拆個老半天。拆開每種複雜美麗的包裝,裡面是超市貨架上的7塊一個塑封的巧克力華夫餅幹、小盒20枚裝袋泡茶、250克散裝咖啡、簡裝100頁筆記本什麼的(不是筆記本電腦),真心是驚喜都在包裝上了。難怪隻有亞洲才有專門的禮品店,德國隻需要有超市就夠了。
所以說,在德國過年,送禮的關鍵就在于怎麼包裹出一袋子一袋子禮物來。這些不同顔色和花色的包裝紙的選配、中國百貨商店禮品櫃台營業員水準的包裝技術,還有各種顔色的飄帶,以及不知怎麼弄出來的飄帶卷曲的波浪,全都是我那些德國朋友自己的手工活。送禮的要點就在于花力氣花心思把任何東西親手包裹起來,包出一份德國人民認可的心意來。我後來才注意到,連那些裝禮物的包裝紙袋也是他們親手裝飾過的,有的貼着他們手繪的圖畫,有的紮着緞帶。哎,這對于小學手工課就沒有及格的我來說,是多大的一份挑戰啊。
話說我們中國的送禮風俗幾乎是相反的。雖然我們也講究包裝要漂亮,但是關鍵在于包裝裡面的東西。中國人好面子,送什麼禮品必須是“拿得出手的”,送男士名牌領帶、真皮錢夾、手表之類的,送女士真絲圍巾、珠寶項鍊、名牌香水等等。
其實,禮物貴不貴我倒是不糾結,入鄉随俗嘛,我懷念的是中國各行各業細緻的分工。在百貨商店的櫃台前等五分鐘,營業員姑娘就笑盈盈地幫着把禮品包裝得美輪美奂了。我從來沒有想到過,我在德國還必須參加這每年一度的手工課考試。
最讓我疑惑不解的是,每個朋友送給我的一整個紙袋的禮物,用的都是各種不同的包裝紙和飄帶,至少五六種。我理解這樣看上去才豐富多彩嘛,可是他們是怎麼做到的呢?我特地去商店買禮品包裝紙和飄帶。德國的大包裝,每種包裝紙都是一大卷,每種飄帶都是一大球,都夠我用十幾年的,要是每樣買夠五六種,能堆滿半個貯藏間。
過年的時候,應邀到朋友家吃飯,我發現了答案。他們果然是每家每戶都有半個貯藏室或者是書房的一角堆滿了各種禮品包裝紙和飄帶,敢情是常年當做生活必需品貯備的。
我這個人從小手笨,用德語俗語來說,就是“有兩隻左手”(zwei linke Hände haben),或者“宛如一隻大象在瓷器店裡的所作所為”(sich wie ein Elefant im Pozellanladen benehmen)。為了不使友誼的小船因為送禮問題說翻就翻,我特地騰出了兩天,夜以繼日地包禮物。
透明膠帶都露在外面,飄帶我隻能像鞋帶一樣打個蝴蝶結,而且這麼一個一個地包,真的很無聊哎。後來我自創了一種簡易的方法,美其名曰“中國燒賣式特色包裝”,就是把任何東西都像包燒賣那樣一裹,上面用飄帶紮起來,還能順便向西方友人介紹一下中國食品文化。總之,很多禮物都是他們還沒拆就破了,但是他們一樣挺高興的。包禮物和拆禮物就是圖個好玩嘛,這不像德語語法,必須完美,锱铢必較。
收了禮物之後,德國人民還要繼續歡樂一段很長的時間,所有的禮物都不立刻吃掉或者收進食品櫃,每家每戶都要添置一棵聖誕樹,收到的禮物都擺在聖誕樹底下,從聖誕前夕一直擺到新年假期結束。我猜想,聖誕樹底下看起來會特别像一個超市促銷現場吧?
好吧,在此澄清一下,今年過年,我還是收到了不少不是來自超市食品貨架的禮物的。德國人也經常送書作為聖誕禮物,這是我最喜歡的了。今年收到了一本露易絲·格裡克的《野鸢尾》和一本精裝版帶插畫的《格林童話》。
欄目主編:伍斌 曹靜 文字編輯:曹靜 題圖來源:新華社
題圖說明:2020年12月22日,德國首都柏林的流光溢彩的聖誕裝飾和彩燈。 新華社/歐新
來源:作者:孫未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