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陰曆月尾的娥眉月,以别于月初的“新月”,是太陰曆月尾的标志。這時,月球位于太陽以西不遠,其圓面隻有很小部份是亮的。殘月和下弦月分别出現在黎明和後半夜的東邊天空,它們的“臉”是朝東的,即東半邊亮。殘月如鈎,便是對殘月形态最生動形象的描繪,比喻。 唐·白居易《客中月》詩:“曉随殘月行,夕與新月宿。” 宋·柳永《雨霖鈴》詞:“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陳毅《過微山湖》詩:“ 魯南峰影嵯峨甚,殘月扁舟入畫圖。” 在農曆的每月初一,當月亮運行到太陽與地球之間的時候,月亮以它黑暗的一面對着地球,并且與太陽同升同沒,人們無法看到它。這時的月相叫“新月”或“朔月”。 新月過後,月亮漸漸移出地球與太陽之間的區域,這時我們開始看到月亮被陽光照亮的一小部分,形如彎彎的娥眉,所以這時的月相叫“娥眉月”。這種“娥眉月”隻能在傍晚的西方天空中看到。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