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從貧困戶到養鴨大戶

從貧困戶到養鴨大戶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29 22:17:37

從貧困戶到養鴨大戶?來源:人民網-安徽頻道12月7日,在位于枞陽縣湯溝鎮的交明家庭種養殖基地,一大群鴨子在嬉戲覓食,它們時而展翅飛翔,時而展喉高歌,場面十分壯觀劉國滿正在養鴨大棚裡面忙碌着,喂食、打掃衛生……每一個環節都駕輕就熟,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于從貧困戶到養鴨大戶?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從貧困戶到養鴨大戶(養鴨緻富惠鄉鄰)1

從貧困戶到養鴨大戶

來源:人民網-安徽頻道

12月7日,在位于枞陽縣湯溝鎮的交明家庭種養殖基地,一大群鴨子在嬉戲覓食,它們時而展翅飛翔,時而展喉高歌,場面十分壯觀。劉國滿正在養鴨大棚裡面忙碌着,喂食、打掃衛生……每一個環節都駕輕就熟。

“今年我們基地養了二萬多隻蛋鴨,還種了16畝的反季節蔬菜,有毛豆、西瓜、玉米等,反季節蔬菜使用發酵過的鴨糞,不使用化肥、農藥,按照‘禽—果(菜)’種養結合的循環農業發展模式搞生産。”劉國滿邊不斷向圍向身邊的鴨子投食飼料,邊介紹道。

2016年以前,劉國滿在外打拼近30年,做過瓦工、鞋匠、也做過不鏽鋼門窗生意,2015年返鄉後也搞過蔬菜大棚,2016年,劉國滿從朋友那裡了解到養鴨利潤高,于是萌發養鴨的念頭。

回家後,他建起了一座鴨舍,大膽引進1000隻鴨苗,開始在家門口進行放養。養鴨子可不是一門簡單的學問,為了盡快掌握養鴨技術,劉國滿在養鴨能人的幫助下學習了養鴨知識,當年,養殖的蛋鴨開始陸續産蛋,蛋的品質也非常好,年底就有收益了。近年來,劉國滿憑着自己吃苦耐勞,頭腦靈活,鴨子病少了、肥壯了、蛋多了,養鴨産業也越做越大。

靠技術,靠銷路,靠誠信,劉國滿的養鴨事業做得風生水起。但誰曾想到,困難卻接踵而至。2020年,受疫情影響,各地交通受阻,新鮮的鴨蛋沒辦法運出去,面對每天産出的上萬枚鴨蛋和本地極低的蛋價,每天都要虧損兩千多元的劉國滿一籌莫展,2020年整整一年,劉國滿的鴨場虧損了近50萬。

但好在他不是輕言放棄的人,憑着自己的踏實肯幹和銀行的貸款,他挺過了創業以來最艱難的一年。2021年開始,鴨蛋價格一路向好,不到兩年時間,劉國滿就把曾經虧的錢賺了回來。

“目前,鴨子已經進入産蛋高峰,每天産蛋約1萬枚。”劉國滿介紹道,“鴨子一般在晚上11點到淩晨3點之間産蛋,所以我和老伴每天淩晨3點就要起床去收鴨蛋,一直撿到7點左右,開始給鴨子拌料喂食,随後就去蔬菜基地裡幹活。”

到了鴨子産蛋期,每天撿鴨蛋、裝筐,忙不過來時,盡量找來當地的脫貧戶,以每天120元的工錢,讓他們實現在家門口就業。

提起身邊這位緻富能人,在基地務工的村民70歲劉忠餘放下手中的活兒,滿是感歎,“既能學技術,還有錢賺,在國滿這兒幹活,大家放心!”

如今,劉國滿依靠養鴨鼓起了自己的“錢袋子”,引得遠近的鄉鄰紛紛來向他讨教養雞經驗。對此,有人悄悄提醒他:“教會徒弟,餓死師傅,可别讓他們把你的技術學去了。”劉國滿笑着說:“隻有養的人多了,買鴨苗、飼料的成本才能降下來。養殖規模越大,我們賺的錢就越多。”

對前來請教的村民們,劉國滿總是将自己摸索總結的經驗傾囊相授,他有時還主動上門施教,傳授飼養、防疫治病等技術。有些脫貧戶有心養鴨卻沒錢買鴨苗,沒錢買飼料,他總是樂意幫助,主動提出先給飼料,鴨蛋收益後再付款。

今年44歲的桂平是南旺村的村民。2019年以前,他和妻子一直在外地建築工地上打零工,工作辛苦不說,收入還很不穩定。從2020年開始,回到家鄉的桂平開始向劉國滿學習養鴨技術,劉國滿則免費提供鴨苗、飼料和技術。兩年過去了,現在桂平已經成為擁有1個鴨棚,喂養1萬多隻蛋鴨,每年利潤可達30多萬元的養鴨大戶。

緻富不忘回饋社會。2019年、2020年,劉國滿先後拿出資金15萬元左右,用來修建通往基地的道路,加強農村的基礎設施建設,為村裡的美麗鄉村建設出一份力。

由于劉國滿在帶領群衆共同富裕方面做出了突出貢獻,2019年被授予市級勞動模範,2022年元月當選銅陵市人大代表,今年,他被評為安徽省勞動模範。手裡拿着“安徽省勞模”榮譽證書的劉國滿說:“‘安徽省勞模’的稱号不僅僅是榮譽,對我來說更是責任。下一步,我準備建設溫室智能化大棚,擴大養殖規模,發展鴨蛋深加工産業,提升産品附加值,帶着更多的村民過上好日子,為家鄉的發展貢獻自己的綿薄之力!”(王章志)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