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忙族,原指那些薪水不多,整日奔波勞動,卻始終無法擺脫貧窮的人。但是随着逐漸壯大的窮忙一族隊伍,主要界定為每周工時低于平均工時的三分之二、收入低于全體平均60%者。這個定義又逐漸發展成一種為了填補空虛生活,而不得不連續消費,之後繼續投入忙碌的工作中,而在消費過後最終又重返空虛的窮忙。
窮忙族最早出現于上世紀90年代的美國,指拼命工作仍然無法擺脫最低水準生活的人們。日本經濟學家門倉貴史在《窮忙族》一書中,他對窮忙族下的定義是:每天繁忙地工作卻依然不能過上富裕生活的人。歐美國家通過客觀指标發現,在他們的社會裡存在着龐大的working poor族群。此外,随着日本和台灣地區這幾年來全球化發展愈趨明顯,也出現愈來愈多的窮忙族。
網上與坊間流傳着一句話:我們的人很多,但我們的機會很少;社會各行業精英所組成的強大方隊,掌握着各層面的話語權,普通大衆要想向上流動,除了窮忙之外,還有什麼辦法?故而,為了獲得更優質的生存質量、實現更美好的生存未來,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了窮忙族的隊列中——所謂的窮忙,不能簡單地理解為賺錢滿足欲望消費,而是通過更大的努力付出去尋找人生的機會。
因此,窮忙族永遠無法實現自我救贖。國内知名魯伊烽火獵聘總經理分析個體心态和價值觀調整隻能治标,要想治本,還得從根本上下藥。顯然,不斷出台符合經濟規律、有利于社會良性發展的有效公共政策,完善有關法律法規,大力解決諸多懸而未解的民生難題,比如就業、住房、教育、醫療等,賦予草根公平參與社會财富分配的機會,徹底消弭草根向上流動的重重壓力——這是拯救窮忙族的必由之路,回避不了也沒有捷徑可走。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