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不思蜀出自 《三國志·蜀書·後主傳》。蜀:三國時期的蜀漢,始于昭烈帝劉備,終于漢懷帝(劉淵追谥)劉禅。原義指蜀後主劉禅甘心為虜不思複國。後比喻在新環境中得到樂趣,不再想回到原來環境中去。
原文:
司馬文王與禅宴,為之作故蜀技,旁人皆為之感怆,而禅喜笑自若。王謂賈充曰:“人之無情,乃可至於是乎!雖使諸葛亮在,不能輔之久全,而況姜維邪?”充曰:“不如是,殿下何由并之。”他日,王問禅曰:“頗思蜀否?”禅曰:“此間樂,不思蜀。”郤正聞之,求見禅曰:“若王後問,宜泣而答曰‘先人墳墓遠在隴、蜀,乃心西悲,無日不思’,因閉其目。”會王複問,對如前,王曰:“何乃似郤正語邪!”禅驚視曰:“誠如尊命。”左右皆笑。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