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中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兼容并蓄的國家,中國有自己的本土宗教——道教,但是在佛教傳入中國後中國人對于佛教的崇敬也是溢于言表,而佛教也開始滿足中國人的具體需求開始逐漸本土化,形成一個富有中國特色的佛教體系,但是我們總在電視上看到佛教中的“住持”、“方丈”,這兩個詞語經常把人們弄混,那麼這兩者到底有什麼區别呢?
佛教的起源與在中國的興起
佛教作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它到底起源于何處呢?
西方世界的人認為佛教起源于印度,現今印度是佛教信仰人數最多的國家,可以說家家信仰,人人崇尚,而在中國古代,人們也相信佛教起源于天竺,畢竟當年中國的佛教就是從天竺傳過來的,而作為當事國的印度俨然以佛教的起源地自居,并且也将本國打造成佛教的起源地,但是佛教真的起源于印度嗎?
其實據史料記載,佛教可能起源于尼泊爾,并非印度,隻是從尼泊爾傳入印度之後,在印度瘋狂傳頌,使佛教壯大,成為印度的國教,正因如此,印度才讓人誤會是佛教的起源地。
佛教傳入中國主要是東漢明帝時期。據《後漢書》記載,永平七年正月十五,明帝正在睡覺,突然做了一個神奇的夢,在夢裡他看見一個人渾身散發金光在大殿前飛走。明帝認為這個夢做得十分神奇,于是睡醒之後就召集大臣為他解夢,并且詢問這位金光閃閃的人到底是何方神聖。當時大臣們隻能硬着頭皮上,太史出班說:“我聽說在天竺有一個得道神,被稱之為佛,大概是他能夠在天空之中飛翔,于是才會出現滿身金光,而皇帝夢見的大概就是佛吧。”皇帝聽完此言大為震驚,于是就派遣大臣前往天竺出使,并且那些大臣也很長臉,回到漢朝之後不僅帶回佛教的經書和佛像,甚至還請回了兩位僧人,就這樣,明帝為安置僧人、放置佛教物品就興建了中國第一座寺廟——白馬寺。自從佛教傳入中原之後,中國從底層農民到上層的達官貴族、皇親國戚都開始崇尚佛教,甚至就連皇帝還舉辦了好多次崇佛活動,就這樣,佛教在中國開始流行。
随着佛教的流行與推廣,寺廟也開始越來越多,于是也就出現了兩個詞彙“住持”、“方丈”,這兩個詞到底有什麼區别?
“住持”與“方丈”的區别
“住持”一般是佛教中隻有僧人才能擔當的職位,是掌管一個寺廟的主僧,換句話說就是一個寺廟的最高負責人,因此,隻要有寺廟,不論寺廟大小,總會有一個住持。
作為一名住持,平時他需要做的事情很多,但是其中最重要的任務就是弘揚佛法。由于佛教傳入中國之後,大多數都是師徒傳法,畢竟法不傳六耳,所以在那個時候就沒有住持這個說法,到了唐朝之後,由于武則天宣揚自己是彌陀轉世,所以佛教大為興盛,一時間門徒衆多,于是也就開始廣傳法門,因此,住持這樣傳法的形象就出來了,因此住持平時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傳播佛法。除此之外,還要處理寺廟中的日常事務,當然這就可以簡略不提。
那麼什麼樣的僧人才能當上住持呢?根據住持的主要職責,要想成為一名住持首先就需要是本寺廟中精通佛法之人,作為一間寺廟的代表,當然形體上不能有缺陷,而且他在德行上需要能夠服衆,要能得到本寺廟中的僧人和其他寺廟的高僧認可,當然在現代社會,成為一件寺廟的住持是不需要國家宗教局直接任命的,但是主持的人選需要得到宗教局的同意。
“方丈”指的是大型寺廟中的住持或者精神領袖。由于佛教傳入中國的時候,在原本的印度佛陀居住的地方隻有一丈之地,所以也就用“方丈”這個詞語來代指住持的居所,後來也就成為一個代稱,稱呼那些佛法精深的住持。
方丈是一個寺廟的精神領袖,有的寺廟方丈和主持是一個人,比如現在的少林寺的主持和方丈都是釋永信,而一些寺廟卻隻有住持沒有方丈,那是因為住持的資曆和修為以及傳法程度還沒有到達方丈的等級,而且還有一種可能就是寺廟的僧人數量比較小,因為寺廟中如果有方丈的存在,那麼這間寺廟的僧衆最少也要達到五百人呢,多者甚至上萬人。作為寺廟的方丈,他是可以多間寺廟兼任的,并且想要成為一名方丈,也需要有所在省份的宗教管理局的同意和佛教協會的任命才能生效,不能像住持那樣相對比較随便,這一點就足以看清楚方丈的影響力要比住持強。
總結
雖然“住持”和“方丈”兩個詞語經常被人搞混,在電視劇中也經常出現亂用的情況,但是二者的意義和作用截然不同,身份地位也有差異,了解到這一點,也就更加了解佛教的基本建制。佛教傳入中國已經近兩千年的曆史了,雖然在古代有多次崇佛、滅佛的活動,但是佛教依然能夠與中國實際國情相結合繼續傳承下去。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